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90,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74
-
1游洁.电视娱乐本性的回归──从《快乐大本营》说起[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24(3):88-91. 被引量:5
-
2王林生.媒介景观中的“众声喧哗”——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个案[J].粤海风,2010(4):20-24. 被引量:7
-
3雷跃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1):5-5. 被引量:2
-
4D. L. Shaw&M. E. McCombs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 St. Paul,Minn.: West,1977,p.5.
-
5丹尼尔·戴扬等.媒介事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
6王岳川.当代传媒的“后现代”盲点[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
-
7道格拉斯·凯尔纳[美]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27页,2页,25页.
-
8杜俊飞、袁光锋:《选秀:庄严的嬉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194-195页,193页,144页.
-
9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 陈刚译.《后现代转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4页.
-
10[美]李普曼著 林珊译.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引证文献16
-
1任学意.从《非诚勿扰》看新一轮电视相亲热[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1):71-72.
-
2王雄.对媒体规制的社会学反思——以“非诚勿扰事件”为例[J].新闻记者,2010(10):25-28. 被引量:1
-
3陈涵.婚恋交友类节目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31):187-188.
-
4项仲平,杜海琼.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反思与服务化的品质追求[J].电视研究,2010(9):42-44. 被引量:7
-
5李璐桐.浅析新派交友类节目的模式特色[J].今传媒,2010,18(12):80-82.
-
6颜浩.娱乐时代的文化乱象与价值本真——“《非诚勿扰》现象”解析[J].理论与创作,2010(6):41-45. 被引量:5
-
7赵艳明,刘一川,李文聪.融合与发展——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5):19-22. 被引量:1
-
8张迪.孟非在《非诚勿扰》中的价值观把控[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5):56-57.
-
9吴飞,李娜.婚恋交友电视栏目《非诚勿扰》的故事化策略[J].科学咨询,2011(10):95-96. 被引量:1
-
10刘蕾,唐苗.以真实为原则,以代际为特色——浅析湖南卫视《称心如意》[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5-38.
二级引证文献24
-
1付城城,罗艳.奇观视野下的婚恋真人秀节目解读[J].传播与版权,2021(5):38-40. 被引量:2
-
2郗琳.浅析婚恋节目《非诚勿扰》及其语言、非语言符号的娱乐性体现[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12):116-116.
-
3胡智锋,杨洪涛,王琨,周韵曦,余朦,刘波.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当代电影,2011(3):47-59. 被引量:5
-
4唐凯.相亲类电视节目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大江周刊(论坛),2011(3):68-68.
-
5赵艳明,刘一川,李文聪.融合与发展——2010年中国电视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5):19-22. 被引量:1
-
6於红梅.批判地审视媒介文化研究——基于2009-2010年媒介文化研究的评述[J].新闻大学,2011(2):137-144. 被引量:7
-
7胡正强.论媒介批评效果的发生及其条件——以《人民日报》等媒体对“非诚勿扰”节目的批评为例[J].阅江学刊,2012,4(2):84-90. 被引量:1
-
8印兴娣.产业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媒体道德分析[J].新闻知识,2012(6):32-33. 被引量:1
-
9徐莉君.娱乐节目在关怀民生方面的作用和局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1-153.
-
10陈淑夏.受众本位语境下综艺类电视栏目的品牌化运营——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例[J].媒体时代,2012(9):9-14. 被引量:2
-
1周莉.江苏广电总台(集团)及江苏卫视品牌定位升级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3):54-56. 被引量:8
-
2刘晲.“江、湖”过招,娱乐中国[J].现代广告,2010(8):83-83.
-
3顾磊.中国省级卫视格局探析[J].青年记者,2010(16):105-106.
-
4汪洋.浅谈江苏卫视的品牌定位和推广[J].新闻传播,2010(12):39-40.
-
5史仲静.传媒公关中品牌塑造与整合信息传播的结合——以江苏卫视的品牌定位升级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4X):1-2.
-
6张国涛.情感世界 幸福中国:江苏卫视新飞跃--江苏卫视定位升级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3):64-65. 被引量:1
-
7侍浩军.以娱乐关怀民生:《非诚勿扰》的核心理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5):87-89. 被引量:15
-
8项盼.浅探重重“限令”下的卫视生态[J].广告大观(媒介版),2012(6):72-74.
-
9陆小青.从内容角度解析《女婿上门了》的亮点[J].视听界,2016(2):120-121.
-
10幸福中国——中国女性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Women of China,2014,0(12):3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