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5-156,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凯尔纳 贝斯特(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2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9-164页.
-
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5.
-
4马尔库塞.现代美学析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
5贝斯特 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6杰姆逊 唐小兵 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
7周宪.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8Baudrillard.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M]. translated by lain Hamilton Grant.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93.
-
9鲍德里亚 仰海峰 译.生产之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
10Mark Poster. Jean Baudf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 M ].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共引文献16
-
1刘丽娟,郑轶.数字媒体时代艺术作品文本存在方式的嬗变[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386-394.
-
2蒋艳青.消费社会下新闻的变化[J].大众文艺(艺术版),2008(7).
-
3支宇.“仿真叙事”: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去现实主义化”——一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关键词在中国的话语个案[J].社会科学研究,2009(6):162-167. 被引量:2
-
4于振杰.网络悖论视阈下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塑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34-235.
-
5唐英,付雪莲.电视的审美特性[J].当代传播,2008(4):74-75. 被引量:1
-
6杨光.“纯”美学意识形态性质的三个面向——以阿多诺、布尔迪厄和鲍德里亚为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85. 被引量:1
-
7张富宝.“类象社会”的“完美罪行”——波德里亚的审美化理论[J].孝感学院学报,2011,31(1):39-43. 被引量:1
-
8支宇.反本质主义批评话语——论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的后现代性[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3):42-48.
-
9张瑞,孔玮.电视纪录片中虚拟创作的新真实观探究[J].电视研究,2012(8):70-73.
-
10张慷,郝月.从动漫形象符号传播看当代图像文化的转向[J].新闻知识,2012(10):89-90.
同被引文献9
-
1陈晓俊.浅谈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美术风格[J].电影文学,2007(10):60-61. 被引量:18
-
2蒋子龙.跟上生活前进的脚步——创作笔记[J].文艺研究,1981(3):57-63. 被引量:4
-
3高琳.论戏曲动画片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换[J].装饰,2009(9):130-131. 被引量:4
-
4陈瑰丽.动画电影的艺术形式[J].文艺争鸣,2010(6):159-160. 被引量:3
-
5赵黎丹.浅谈戏曲动画人物的创造[J].当代电影,2013(2):178-182. 被引量:8
-
6陈晓英.运用矢量图形进行戏剧人物创作的实践和技术探索——矢量作品《游园惊梦》创作解析[J].美术大观,2013(9):98-99. 被引量:2
-
7陶蕾伃.数字影像在昆曲艺术中的表现形式[J].大舞台,2015(8):98-99. 被引量:6
-
8冯建民.试论戏曲动作程式结构[J].戏曲艺术,1983,4(3):45-51. 被引量:8
-
9金天逸.中国动画学派的发轫成型和成熟[J].电影艺术,2004(1):57-60. 被引量:37
二级引证文献8
-
1陶蕾伃.浅论数字媒体技术对昆曲发展与传播的利与弊[J].戏剧之家,2016(18):31-32. 被引量:1
-
2陶蕾伃.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以昆曲《牡丹亭》为例[J].戏剧之家,2016(19):10-11. 被引量:1
-
3庞婷文.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传承与保护[J].黄河之声,2017(24):142-144. 被引量:2
-
4陶蕾伃.现代戏曲传播形式的虚拟化 以新视觉昆曲音乐会为例[J].中国戏剧,2018(7):50-52. 被引量:4
-
5渠爱雪,孟召宜.地域文化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探微——以昆山动漫剧《粉墨宝贝》为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5(3):114-122. 被引量:5
-
6马阳阳.水墨艺术在新兴国漫中的艺术表现研究[J].艺术教育,2022(11):172-175.
-
7苗蕾,孔曼璐.多感官体验下三维虚拟交互式水墨动画的设计与制作[J].黄山学院学报,2024,26(1):112-117. 被引量:1
-
8胡治宇,利莉.数字化背景下水墨动画艺术性与技术性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10):251-252. 被引量:1
-
1赵飞鹏.特稿在军事报道中的应用[J].军事记者,2015,0(3):33-34.
-
2赵代君.怎样抢占事件新闻的制高点[J].新闻前哨,2011(8):60-62.
-
3孟锦波.电视新闻的审美效果与真实性[J].记者摇篮,2003(1):51-51.
-
4陈鹏军.微电影的商业色彩[J].山西青年,2012(5):42-45.
-
5苏丹,冉斌.丰富版面语言 提高宣传效果[J].新闻窗,1996(5):36-38.
-
6田本相.电视作为审美文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9,14(2):24-31. 被引量:2
-
7何方园.浅谈水墨动画的数字化表现[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3(1):64-65.
-
8王昌文,唐雪莲,雍晴.形式与意境的融合——试析水墨动画的未来发展[J].新闻界,2010(2):57-59. 被引量:3
-
9吴浚.当代中国画审美大众化的困境、机遇与突围——以水墨动画为例[J].书画世界,2017,0(1):77-78. 被引量:4
-
10时代出版传媒公司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姻”[J].记者摇篮,2011(5):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