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育视阈下先秦创始儒家的天道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先秦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他们竭诚探寻天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张扬人性,谋求人道的发展。他们深谙人道是治国安邦之本,认为人道的本质是治国理政、治世治民之道。天道即民道,天意即民意,"法天道"才能"顺民心"、"得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他们论说天道总是与修身化民的教育之道紧密联系在一起。先秦儒家赋予天三种主要含义,一是具有人格意志的神灵之天;二是具有客观性和物质性的自然之天;三是祖先灵魂不死的在天之灵。他们援引神灵之天,是为了解释和论证现实生活中人们修身求道的合情合理性;阐释自然之天,是要教育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实现法天化民;论说祖先灵魂不死的在天之灵是为了达到"移孝做忠",实施德政礼教。探究并借鉴教育视阈下的先秦儒家天道观,对当代中国教育乃至文化的创新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4-220,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jx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3

  • 1中华书局出版《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J].语言研究,2005,25(2):61-61. 被引量:97
  • 2郑熊.王夫之对孔子天命论的改造[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50-54. 被引量:1
  • 3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页.
  • 4任继愈.《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见孔凡岭主编.《孔子研究》,中华书局版,第534页.
  • 5郭沫若著.《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 6金景芳.《孔子思想述略》,见孔凡岭主编.《孔子研究》.中华书局版,第642页.
  • 7陆玉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张盘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103页.
  • 8王弼注.《周易正义》,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6页.
  • 9郭沫若.《青铜时代》,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 10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83、386、348页.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