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 被引量:6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公民身份认同出现某些新问题,这也给国家的公民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我们必须加强国家认同,把公民教育"放在首位",培育公民的共同性和"我们感"(we-ness)。伴随着工业化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和人口的集中,借助公民教育可以消除狭隘的根深蒂固的地域身份认同和族群认同观念,从而奠基并巩固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
作者 韩震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1-228,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aZX0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何申权.《北京奥运设示威专区--皮尤调查:86%的中国人认同国家发展方向,排世界第一》,《环球时报》2008年7月24日.
  • 2李爱华.《回归10年,多数港生认同双重身份》,《科学时报》2007年6月19日.
  • 3郭忠华.《民族国家理论的悖论性发展-安东尼·吉登斯访谈》[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 4吴晓林.《加强国家认同在民族政治整合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 5迈克尔·桑德尔 王佳祺编译.《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7,.
  • 6黄文华.《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访谈录-“中国进发的活力令世界难以想象”》[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
  • 7管克江.《调查:全球7亿人想移民》,《环球时报》2009年11月5日.
  • 8埃德蒙·费尔普斯专访.《金融业扭曲将抑制未来增长--诺奖得主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参考消息》2009年12月28日,第4版.
  • 9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6-113. 被引量:36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美]弗格森、曼斯巴赫.《过去是未来的前奏?全球政治中的认同与忠诚》,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金烨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 2傅华.《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第12版.
  • 3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5日.
  • 4《欧盟国民身份认同发生变化: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参考消息》,2006年10月21日.
  • 5[英]约瑟夫·拉兹.《政治中的自由:在自主性与传统之间》,载李建华.《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3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 6[美]蒂克纳.《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认同:女性视角》,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第217页.
  • 7刘梦溪.《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社会科学报》,2007年3月8日.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7版.
  • 9《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报》,2009年5月28日,第1166期,第3版.
  • 10[美]帕西克.《文化的国际关系理论:需要拓展》,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第141页.

共引文献364

同被引文献671

引证文献62

二级引证文献29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