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分析和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失业理论和凯恩斯失业理论是失业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都承认失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必然现象,然而在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及解决对策土,却各有不同。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制度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认为资本积累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出现。凯恩斯则是从经济危机中失业现象出发,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的出现。本文将从失业原因和解决对策上比较两种失业理论。
作者
崔效军
吴祥东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时代经贸》
2010年第6期23-24,共2页
TIMES OF ECONOMY & TRADE
关键词
失业理论
马克思
凯恩斯
比较
分类号
F24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乔榛.
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就业理论比较研究[J]
.经济学家,2006(5):26-32.
被引量:8
2
宁光杰.
论马克思就业理论的发展[J]
.经济评论,2002(2):8-11.
被引量:5
3
许经勇.
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经济评论,2000(4):67-69.
被引量:3
4
李文珍,姜园华.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2(6):123-124.
被引量:10
5
方福前.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失业原因分析的比较[J]
.教学与研究,2007(6):20-27.
被引量:9
6
张存刚.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比较[J]
.教学与研究,2001(7):39-4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31.
2
-.胡钧经济论文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3
.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741.
4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83..
5
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作用.《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1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0.
7
庇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1.
8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
9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
10
Howard J. Sherman. 1991. The Business Cycle : Growth and Crisis Under Capital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223
共引文献
35
1
张磊.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8(20):141-142.
被引量:7
2
宁光杰.
马克思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探析[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4(3):130-154.
被引量:6
3
朱殊洋.
就业问题的动力学分析——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考察[J]
.海派经济学,2008,6(4):38-56.
被引量:1
4
吕华蓉.
浅论经济转型与就业[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13(3):29-31.
5
梁湄,夏颖.
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47-51.
6
王丽萍,冯志华.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当前失业问题[J]
.甘肃农业,2006(6):265-265.
被引量:2
7
崔丹,钟思远.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就业问题[J]
.天府新论,2006(6):56-59.
被引量:4
8
孙艳丽.
失业成因及对策分析[J]
.潍坊学院学报,2007,7(3):105-107.
9
陈慧铭.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两个观点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4(1):23-24.
被引量:1
10
徐跃华.
就业稳定增长的条件——基于马克思均衡假设的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2009(4):7-11.
1
迟方圆.
对我国失业问题的再认识[J]
.经济视角,2013,32(9):17-18.
2
张丹.
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及现实意义——对我国失业率的实证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0(18):3-3.
3
曾令秋,王德忠.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一个新的综合[J]
.经济学家,2008(4):73-78.
被引量:9
4
张楠.
从马克思失业理论视角下浅析中国失业问题[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S1):81-84.
被引量:1
5
蒋南平,黄珣.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西方主流失业理论: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的解读[J]
.经济学家,2009(1):44-49.
被引量:9
6
乔榛.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与中国就业体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3):3-6.
被引量:5
7
贺志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其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1998,12(5):12-14.
8
丛松日.
从市场经济共性的角度把握马克思的失业理论[J]
.辽宁财专学报,2000,2(2):3-5.
9
陈戴圆.
马克思失业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的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2X):250-250.
被引量:2
10
王珊娜.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当代西方国家失业问题新特点[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28(5):56-61.
被引量:1
时代经贸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