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朝鲜战争对中国深而远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朝鲜战争中,朝中韩美等参战各方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朝鲜战争对中国在国际地位、民族精神、和平环境及统一祖国、外交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
权红
机构地区
延边大学历史系
出处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8,共5页
Journal of Yanbian Education College
关键词
世界历史
朝鲜战争
中国
影响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林利民.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确立[J]
.史学集刊,2000(2):90-95.
被引量:10
2
隋淑英.
论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影响[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1-46.
被引量:4
3
姜龙范.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 延大史学论集[C].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304.
4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A].彭德怀军事文选[C].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445.
5
由金星.论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外政策[A].新视野-中美关系论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247.
6
张万年,迟浩田.
伟大的胜利 宝贵的财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J]
.求是,2000(21):5-1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周桂银.
中美敌对的根源与标志——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J]
.美国研究,1996,10(3):142-14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
1
隋淑英.
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J]
.齐鲁学刊,2004(6):48-54.
被引量:4
2
徐大真.
试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风气的主要特点[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30-34.
被引量:1
3
王雅楠.
朝鲜战争前的美中苏关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60-62.
4
付颖.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政策关系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8-49.
被引量:4
5
刘鹏.
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朝鲜战争研究新进展[J]
.高校社科动态,2010(4):17-30.
6
邓峰.
近十余年朝鲜战争研究综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10(9):112-121.
被引量:4
7
孙丽琴.
论中美关系中的朝鲜半岛问题[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5):246-247.
8
白纯,申海良.
抗美援朝战争与台湾问题关系研究述评[J]
.军事历史,2013(2):72-76.
9
夏季亭,齐廉允.
近30余年抗美援朝战争研究检视[J]
.高校社科动态,2015(1):21-29.
被引量:1
10
孙灿.
旧金山对日媾和始末与南海岛礁问题--中美关系的视角[J]
.国际论坛,2016,18(3):31-3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1
1
董立功.
朝鲜战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S1):37-40.
被引量:3
2
尹家民.
抗美援朝的出兵与撤军[J]
.湘潮,2009(1):51-56.
被引量:2
3
王友,郁晓宁.
费县抗美援朝运动纪实[J]
.山东档案,2009(4):69-71.
被引量:1
4
肖兰兰.
浅谈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利害得失[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2):166-168.
被引量:1
5
沈志华.
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J]
.中共党史研究,1996(6):88-92.
被引量:11
6
徐焰.
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1(1):71-78.
被引量:1
7
孙军,陈圣明.
朝鲜战争斯大林不直接出兵参战的原因[J]
.传承,2008(8):120-121.
被引量:2
8
韩晶.
英国和朝鲜战争研究[J]
.沧桑,2007,0(6):44-45.
被引量:2
9
刘光成,张维.
论澳大利亚卷入朝鲜战争的原因[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21-125.
被引量:2
10
蔡水.
河北人民为抗美援朝作出的重要贡献[J]
.党史博采(下),2007(02X):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周一平,吕振宇.
2007年以来抗美援朝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7(6):107-11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亚莘.
“解辛平”军事新闻政论思想研究(2013—2021)[J]
.军事文化研究,2022,1(2):119-126.
2
央珍.
新中国成立初期藏族人民支援抗美援朝史事探析[J]
.中国藏学,2022(3):90-103.
3
邓峰.
近十年来抗美援朝战争研究新进展[J]
.中共党史研究,2020(5):134-144.
被引量:2
4
范新乐,王卫红.
抗美援朝运动中山西乡村妇女主体意识型塑探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1-9.
被引量:1
5
范津华.
甘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参与情况及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J]
.安徽教育科研,2022(18):112-114.
1
纪念山西抗美援朝运动60周年征文启事[J]
.党史文汇,2010(5):15-15.
2
刘龙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J]
.四川年鉴,2001(1):25-26.
3
周渝.
最好的纪念[J]
.中国报道,2015(10):8-8.
4
杨振保.
试论蒋经国对统一祖国采取僵硬立场的政治原因[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23-25.
被引量:1
5
郑春牧.
毛泽东与建国前后党的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26(1):60-62.
6
纪念山西抗美援朝运动60周年征文启事[J]
.党史文汇,2010(4):23-23.
7
白玉玺.
读志用志为现实服务──在自治区读志用志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
.新疆地方志,1998(4):7-11.
8
任柳佳.
大战略,国家巨轮的舵手——读《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有感[J]
.今日中国论坛,2013(7S):123-124.
9
杨国宜.
中国古代青铜铜源之谜的破解——《江南铜研究》介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82-185.
被引量:1
10
王玉哲.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与社会发展变迁》序[J]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5(12):52-5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