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劳动法“倾斜度”的几点考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劳动法都在总体上向劳动者倾斜。对劳动法"倾斜度"状况的考查可着眼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劳动者权益受保护的程度与劳动法"倾斜度"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劳动法"倾斜度"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劳动法"倾斜度"是变化的,表现为"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
作者
吴万群
机构地区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7-100,共4页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劳动者权益
用人单位
劳动法“倾斜度”
分类号
D912.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冯彦君.
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J]
.当代法学,2005,19(4):37-43.
被引量:39
2
董保华.
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辨[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22-29.
被引量:5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成文.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13-17.
被引量:78
2
赵宇霞,高成新.
试析弱势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J]
.高校理论战线,2002(2):59-61.
被引量:8
3
常凯.
论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J]
.中国劳动,2004(12):4-7.
被引量:52
4
王思斌.
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改善与社会政策的调整[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4):22-24.
被引量:20
5
董保华,邱婕.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应作去强扶弱的调整[J]
.中国劳动,2006(9):22-25.
被引量:32
6
王全兴.
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J]
.法学,2006(9):19-28.
被引量:64
7
常凯.
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
.当代法学,2006,20(6):31-34.
被引量:67
8
[4]董保华,程惠瑛.中国劳动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7.
9
董保华.雪中送炭抑或锦上添花[J].法商研究,2006,.
10
[美]约翰·罗尔斯 谢延光.正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95
1
周宝妹.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J]
.反歧视评论,2021(1):93-110.
被引量:1
2
张蕾,张兰兰.
冲动的惩罚——关于激情犯罪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6(20):58-59.
被引量:3
3
李慧敏.
论中国语境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不合理性[J]
.中国商界,2010(4):318-319.
被引量:1
4
李传熹.
我国未成年人监护缺失及立法完善问题浅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4):54-55.
被引量:3
5
王新生,罗志刚.
以人为本视角下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理论探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6):143-146.
被引量:1
6
杨思斌,吕世伦.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保护与政府责任[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3):77-81.
被引量:12
7
李贵卿,陈维政.
合作型劳动关系的理论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财经,2008(6):54-59.
被引量:4
8
周青,王俊.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体系构建[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3):66-71.
被引量:5
9
刘旭.
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视角看社会稳定法律建设[J]
.前沿,2008(10):97-100.
被引量:2
10
周青,王俊.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1(4):19-2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熊樟林.
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劳动者之合理性论证[J]
.法制与社会,2008(12):73-74.
被引量:4
2
董文军.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倾斜保护与利益平衡[J]
.当代法学,2008,22(3):106-110.
被引量:24
3
汪敏.
农民工权益与倾斜保护立法[J]
.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54-157.
被引量:3
4
袁立.
“倾斜”抑或“一元”:劳动权法律保护机制之理性选择[J]
.环球法律评论,2011,33(6):8-18.
被引量:8
5
李毅飞.
论劳动合同解除中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强制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为视角[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4):36-39.
被引量:3
6
穆随心.
我国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辨识、内涵及理据[J]
.学术界,2012(12):95-102.
被引量:21
7
任树勋.
浅析我国劳动法中的“倾斜保护原则”[J]
.企业导报,2014(21):77-7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廖娟.
我国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辨识、内涵及理据[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9):250-2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聂嫄芳.
劳动法为什么要倾斜保护弱势群体[J]
.人民论坛,2017(14):110-111.
被引量:1
1
王晔.
论我国解禁流质契约的必要性[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6):102-106.
被引量:4
2
张帆.
法与效率[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12(3):29-30.
3
钟启映.
谨防“精神贿赂”[J]
.中国职工教育,1998(12):35-35.
4
冯瑄.
县级人大如何界定“重大事项”[J]
.人大研究,2001(11):37-37.
5
于天红.
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新特点、新对策[J]
.东北史地,1996,0(5):94-95.
6
黄瑞馨.
人生的幸福[J]
.兵团工运,2003,0(3):29-29.
7
王志峰.
简议宋代“同罪异罚”现象[J]
.文教资料,2010(10):114-115.
8
肖内昆.
论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2(2):23-25.
9
张朝龙.
试探经济法的特殊价值[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42-43.
10
孟志杰.
思想道德教育要克服“五话”[J]
.辅导员,2002(11):34-34.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