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价值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乌江流域竹枝词是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的鲜活载体,广泛地再现了人们社会生活。其认识价值在于反映民俗风情和时事变迁等,艺术价值在于关注现实的视角、通俗自然的语言、诗乐舞一体的形式,社会价值在于为当代人类可持续提供生存方式的参考和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信息。
作者
彭福荣
张媛媛
机构地区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与保护"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4XSH009)
关键词
乌江流域
竹枝词
价值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吴艳荣.
近三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65-169.
被引量:14
2
张学敏.
竹枝词四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6-21.
被引量:4
3
郑敬东.
三峡竹枝词对历代文人的影响[J]
.求索,2003(1):184-186.
被引量:1
4
罗惠仙.
青海土族地区土司制度述略[J]
.甘肃社会科学,1999(S1):21-2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王忠.
元末《竹枝词》的繁荣及其文化意蕴[J]
.中州学刊,1999(4):106-109.
被引量:5
2
张琴.
元代竹枝词略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43-45.
被引量:3
3
邓小军.
刘禹锡《竹枝词》、《踏歌词》研究[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1(4):49-55.
被引量:5
4
傅如一,张琴.
宋代文人竹枝词的变迁[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3):29-33.
被引量:1
5
刘铁峰.
骚怨情怀:刘禹锡《竹枝词》新论[J]
.山东社会科学,2001(6):101-103.
被引量:2
6
赵山林.
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J]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4):38-41.
被引量:1
7
[1]县志办.奉节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
8
朱建颂.
清末民初汉口的“百科全书”——喜读《民初汉口竹枝词(罗汉)今注》[J]
.武汉文史资料,2002,0(11):51-53.
被引量:1
9
冯小萍.
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特色[J]
.益阳师专学报,2000,21(1):81-83.
被引量:3
10
曹毅.
土家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记田泰斗的五峰竹枝词[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1):24-2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8
1
王富盛.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28-37.
被引量:2
2
周涛.
《竹枝》溯源[J]
.中华文化论坛,2006(4):75-79.
被引量:2
3
李健.
论竹枝词为大众接受的原因[J]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27-29.
被引量:1
4
赵海娜.
“语圆意足,无非妙趣”——刘禹锡《竹枝词》论略[J]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9):42-45.
被引量:2
5
陈家洋,彭远方.
周作人的民间文化情怀——以周作人关于竹枝词的论述为中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34-38.
被引量:1
6
宋彩凤.
清代新疆竹枝词编注与研究述评[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54-57.
被引量:1
7
王倩倩.
青海乐都境内堡寨与明清土司制度[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100-104.
被引量:3
8
伍联群.
论唐宋文人竹枝词的新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7-20.
被引量:3
9
邓洪强,官婷美.
从《全唐诗》看唐代巴渝竹枝词的流传地域及传播方式[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31-134.
被引量:2
10
金自艳,刘自新.
土家族竹枝词中的水意象[J]
.文学教育,2013(8):15-17.
同被引文献
58
1
梁沙沙.
民间竹枝词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94-96.
被引量:5
2
叶培森.
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141-141.
被引量:4
3
刘航.
“惟闻唱竹枝”——风俗专用诗体之滥觞[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8-82.
被引量:1
4
熊笃.
竹枝词源流考[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77-80.
被引量:8
5
邵文.
竹枝词简论[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1):22-25.
被引量:4
6
张学敏.
竹枝词四论[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6-21.
被引量:4
7
莫秀英.
清初至嘉庆年间的广州竹枝词[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3):1-3.
被引量:3
8
杨晓霭.
《竹枝》歌唱在宋代的变化与《竹枝歌》体[J]
.文学遗产,2006(3):84-91.
被引量:4
9
张兵,王小恒.
清代新疆竹枝词的认识价值与艺术特征[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5):73-77.
被引量:2
10
吴艳荣.
近三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165-16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王富盛.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28-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光龙.
从“客观”到“深观”——尹德翔《晚清海外竹枝词考论》读后[J]
.文艺评论,2017(3):46-49.
2
郝鑫淼.
近十年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综述[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1):51-55.
1
龙潜.
古典主义的力量——读土家族作家刘照进的散文[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1):132-134.
被引量:1
2
漆娟.
清代乌江流域女性诗歌创作述论[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86-90.
3
彭福荣,张世友.
乌江流域竹枝词民俗内涵审视[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2):173-178.
被引量:1
4
李晁.
在乌江流域[J]
.青年文学,2013,0(4):5-13.
5
第代着冬.
浮出梦境[J]
.红岩,1999,0(2):11-30.
6
第代着冬.
乡村匠人(上篇)[J]
.红岩,2005,0(3):63-78.
7
向笔群.
乌江场域的历史展示——读土家族作家田永红的长篇小说《盐号》[J]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2):34-37.
被引量:1
8
侯琳.
梦想的旅行--评析尤金?奥尼尔《天边外》[J]
.北方文学(下),2015,0(1):70-70.
9
赵利娟.
从社会现实的视角比较《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25-26.
被引量:2
10
第代着冬.
乡村匠人[J]
.民族文学,2007,0(12):78-8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