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中国模式"正是诸多模式中的一种,反映了我国在发展中的探索历史,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其实质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作者
高飞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9,共3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3
1
杨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其意义[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8-20.
被引量:2
2
韦伟强.
中国模式的价值和理念——兼谈中国经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我启示[J]
.长白学刊,2007(2):45-48.
被引量:10
3
郭玉亮,史瑞琼.
中国模式的生成及价值[J]
.唯实,2011(5):25-28.
被引量:2
4
胡钧,韩东.
“中国模式”的实质、特点和面临的挑战[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4):13-23.
被引量:14
5
张翼星.
怎样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J]
.中州学刊,1989(2):43-43.
被引量:4
6
于光远.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J]
.求索,1989(1):3-7.
被引量:8
7
程恩富.
中国模式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J]
.国企,2011(3):114-114.
被引量:5
8
杨家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发展模式的复归[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5):1-7.
被引量:17
9
吴坚.
“中国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41-46.
被引量:3
10
宋林飞.
“中国模式”的特征与未来[J]
.江南论坛,2005(11):4-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解超,徐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道路自信?[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20-23.
被引量:7
2
刘勇.
近年来中国模式研究评述[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2):88-93.
3
杜艳华.
学界关于“中国模式”讨论观点述要[J]
.高校理论战线,2011(1):58-62.
被引量:2
4
桁林,任洁,唐芳芳,夏一璞.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5-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丹莉.
“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2):159-169.
被引量:4
2
郑文,陈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多维特色:中国模式探索[J]
.教育研究,2012,33(7):71-76.
被引量:15
3
任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若干问题研究概述[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3):4-7.
被引量:1
4
李浩,朱晓征.
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实现[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1):29-32.
被引量:1
5
吴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综述[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5(1):30-32.
6
夏文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8):87-92.
7
张浒,石娜.
基于辩证统一视角的“中国道路自信”认知[J]
.科教文汇,2017(7):6-7.
8
李长达,孙博.
“道路自信”的内涵研究综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1):11-13.
被引量:1
9
洪小瑛.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5):187-188.
10
赵昱敬.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0(4):132-133.
1
侯惠勤.
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哲学话语权[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1(1):29-32.
被引量:5
2
陈立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21世纪社会主义[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3):30-33.
3
张早林,唐瑭.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的关系[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2):12-15.
被引量:1
4
黄宁莺.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探索——兼议其对所有制模式的选择[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1):4-9.
5
姜怀忠.
论胡锦涛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2):38-41.
被引量:1
6
姜怀忠,王彦波.
从毛泽东的“大同”理想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选择的历史转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2):41-45.
7
胡忠明.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基本认识[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1,10(2):12-15.
8
迟爱萍.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0(3):4-13.
被引量:2
9
杨秀萍.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14(1):30-34.
被引量:6
10
朱晓蓉.
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制度模式的选择[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1-4.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