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翻译批评的哲学解释学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对其做出的任何阐释都会打上阐释者自身存在的烙印。文学翻译首先是一个阐释的过程,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阐释,继而会有不同的翻译,因此文学翻译的忠实只能是相对的忠实。当下的文学翻译批评应对翻译主体多一些关照,而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应持开放兼容的态度。
作者
范丽
机构地区
武汉科技大学英语系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29-131,共3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译者
读者
主体性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云虹.
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J]
.中国翻译,2002,23(3):28-30.
被引量:24
2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宋建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祝朝伟,张柏然.
翻译与阐释的多元——从《锦瑟》的英译谈起[J]
.外国语,2002,25(5):55-61.
被引量:25
4
谢天振.文学翻译不可能有定本[A].许钧.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42,142.
5
Nida,A.Eugene.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4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谢天振.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
.外国语,2000,23(3):53-60.
被引量:129
2
柯飞.
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48-52.
被引量:30
3
吕俊.
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外国语,2000,23(5):49-54.
被引量:90
4
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5
Berman, Antoine. L 'Epreuve de l'etranger[M]. Editions Gallimard, 1984.
6
Berman, Antoine, Pour une critique des traductions: John Donne[M]. Editions Gallimard, 1995.
7
Mounin, Georges. Les problemes theoriques de la traduction [M]. Editions Gallimard, 1963.
8
Sartre, Jean-Paul. Qu'est-ce que la litterature ?[M]. Editions Gallimard, 1948.
共引文献
47
1
田润润.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译介特点及启示——以藏族文学的日本译介为例[J]
.民族学论丛,2023(3):97-104.
2
翁凤翔.
翻译批评标准意义的新视角[J]
.上海翻译,2005(S1):37-41.
被引量:14
3
王淑玲.
试论文化差异引起的唐诗在英译中的缺失与遗漏现象[J]
.作家,2012(4):177-178.
4
孙树程.
再看“批评的批评”——读《建设性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的几点启示[J]
.神州,2014(2):4-4.
5
李伟.
从现代诠释学的角度浅析译者主体性[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228-229.
6
魏家海.
古诗英译中意象定位的意图性[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9-64.
被引量:3
7
廖昌胤,陈白颖,张彦.
翻译的阐释视域能否优化?——也从《锦瑟》的英译谈起[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1):48-51.
被引量:4
8
李巧丽.
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05,25(2):27-32.
被引量:1
9
文军,刘萍.
中国翻译批评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
.甘肃社会科学,2006(2):38-43.
被引量:9
10
赵明.
语际翻译的互文性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3):26-32.
被引量:14
1
戚伟燕.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强弱[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23(5):69-72.
被引量:3
2
王志强.
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原理看阅读的本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2):57-60.
被引量:7
3
牛新生,张万防.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翻译思想对传统译论的冲击[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5(5):32-34.
4
马秀春.
语言: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哲学解释学的视阈[J]
.学理论,2010(36):7-8.
被引量:2
5
王惠,秦秀白.
粤语中的英语译词探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58-61.
被引量:5
6
戢焕奇,张谢.
从理解的历史性看翻译无定本[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108-111.
被引量:1
7
张德让.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1,22(4):23-25.
被引量:146
8
黄勤,曹莉.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2005(6):221-223.
被引量:5
9
马雪娟.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影响下的文学翻译标准[J]
.人间,2015,0(18):196-196.
10
臧雪娟.
何以会产生一千零一个“ToBe,orNottoBe”?——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分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2-46.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