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诗在诗歌史上的定位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代诗歌实际上存在有两个层面的情况,一个层面是对前代传统的集大成;另一个层面,则是新与旧、创造与保守的对立和斗争。应该说,两个层面的并存才是清代诗歌全面、真实的面貌,它们的消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古典诗学的转换才是清诗在诗歌史上最重要的特色。
作者
王小舒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3-30,共8页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项目批准号:04Azw001)
关键词
清代诗歌
定位
集大成
转换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1
焦循.易余龠录[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丛书集成续编》本.
2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4
粱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5
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6
郭裕衡.中国散文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
唐富龄.明清文学史:清代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8
铅山县志[Z].同治刻本.
9
魏中林.钱仲联讲论清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10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第64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共引文献
14
1
张琼.
《芙蓉亭乐府》写作时间考[J]
.北方论丛,2005(6):23-26.
2
张琼,曾建生.
略论黎简的宗宋倾向及对宋诗派的影响[J]
.学术交流,2007(4):178-181.
被引量:1
3
宁夏江.
声声杜鹃残阳里——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的诗歌创作[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20-22.
4
徐国华.
谈忠说孝气嶙峋但为循吏死亦足——试论蒋士铨诗歌“忠孝”意识与“循吏”情结[J]
.宁夏社会科学,2008(2):164-168.
被引量:1
5
宁夏江,魏中林.
论学人之诗[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6-24.
被引量:5
6
徐颖华,徐国华.
《空谷香》评点本探微[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84-87.
7
尹玲玲.
以出世为迹入世为心——阮大铖诗品与人品矛盾解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5):64-67.
被引量:1
8
徐振贵,焦福民.
论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的影响[J]
.济宁学院学报,2010,31(4):5-10.
被引量:1
9
汪孔丰,孙小力.
契合与互动——方岳贡与几社关系初探[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8-122.
10
刘勇刚.
论云间周茂源家族的诗词创作[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7):31-37.
同被引文献
42
1
程千帆.
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J]
.中国社会科学,1984(5):145-155.
被引量:20
2
郭万金.
关于明诗[J]
.文学评论,2005(4):100-117.
被引量:11
3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5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
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
白居易.自居易集[M].顾学颉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79.
8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9
萧驰.佛法与诗境[M].北京:中华书局,2005.20.
10
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引证文献
4
1
李金华.
毕沅诗歌结集过程及创作意义[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9.
2
李金华.
毕沅诗歌结集过程及创作意义[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4):92-96.
被引量:1
3
王明辉.
诗境的开创与抵达[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83-93.
被引量:2
4
梁伟荀,王照年.
“以诗为性命”意识视域下的清诗繁荣[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4):82-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金杰.
毕沅生平及学术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4(2):61-65.
2
王军涛,张建强.
清代咏藏诗视域下的茶马古道文化谱系:和而不同[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3):76-84.
3
张逸文.
论“物感说”中的“心物对应结构”——兼及古代文学中“反面物感”的实践情况[J]
.文艺评论,2023(6):56-66.
被引量:1
4
王明辉.
图像、接受与生命——兴象的现代诗学意义阐微[J]
.北京社会科学,2024(3):21-30.
1
许德楠.
简论“诗圣”的衍生轨迹[J]
.广西社会科学,2003(7):103-105.
2
孙益龙.
暮春感怀[J]
.诗词月刊,2016(11):61-61.
3
陈国安.
略论清代诗歌对“诗三百”之接受[J]
.文艺理论研究,2013(3):149-154.
4
生活百味[J]
.时代风采,2014,0(14):32-32.
5
李扬.
清真词集大成说初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6):91-93.
6
沙原,沙木贤.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2):168-169.
7
严迪昌.
清诗平议[J]
.文学遗产,1984(2):13-21.
被引量:3
8
陆德海.
“子美集开诗世界”新解[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1):61-66.
被引量:3
9
杨莹.
美丽的秋山[J]
.雨花,2009(1):43-44.
10
郝润华.
论《钱注杜诗》对清代诗歌诠释学的影响[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2):21-24.
被引量:2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