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兼论杜威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渊源 被引量: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首先是在国外,然后在国内,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当代美学所面临的任务,了解当代艺术的处境,对于我们思考美学和艺术的未来,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国外和国内,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语境不同,因而这个提法所具有的含义也不相同。部分参加争论者对相关的一些理论预设的表述还不够清晰,常引起对争论所包含的理论意义的误读。在此,我想简要地作一些客观分析和梳理工作,对有关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个提要性表述。
作者 高建平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Paul Oskar Kristeller,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 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ume 12. Issue 4, Oct., 1951,496-527.
  • 2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 3Paul Guyer, "18thCentury German Aesthetics," 风网络版 The Stand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4E. H.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London: Phaidon,1989).
  • 5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6页.
  • 6高建平.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J].哲学动态,2003(9):16-19. 被引量:24
  • 7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1861年8月-1863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300页,第300页.
  • 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共引文献90

同被引文献149

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