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蝶兰的快速繁殖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建立蝶兰组织培养无性繁殖系,取花梗节作外植体,在加有2毫克/升BA、0.5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2,4-D的1/2浓度MS培养基上,附加0.1毫克/升叶酸、0.1毫克/升核黄素、0.1毫克/升生物素(H),诱导出苗。幼苗在加有2毫克/升BA、0.25毫克/升NAA和0.1毫克/升2,4-D的1/2浓度MS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原球茎,经过继代培养原球茎快速增殖并长成植株。原球茎起源于皮层内部。试验结果表明,一个花梗节培养1年,可获得500个以上的原球茎和苗。
作者
傅莲芳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花卉室
出处
《热带作物研究》
1990年第2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蝶兰
快速繁殖
分类号
S682.310.3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1
1
傅莲芳.网球花鳞茎的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02).
同被引文献
46
1
黄恩平,张云峰.
蝴蝶兰无性繁殖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5):63-65.
被引量:4
2
张伟,曾伏虎,张苏锋.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335-337.
被引量:15
3
顾伟民,曹春英,丁世民,宁红光,张志佳.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4,34(5):12-13.
被引量:20
4
姚丽娟,徐晓薇,林绍生,游聚斌,陈中林.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子探讨[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3):42-44.
被引量:18
5
梁宏伟,王锋祥.
蝴蝶兰瓶播培养小试验[J]
.生物学通报,2004,39(10):57-57.
被引量:7
6
刘晓燕,向青云,蔡永强,刘玲玲,王祖泽,陈家龙.
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试管快速繁殖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6):58-60.
被引量:3
7
伍成厚,叶秀粦,梁承邺.
蝴蝶兰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4):29-31.
被引量:15
8
刘荣维,梅庆超,崔元方,麦小燕.
丛生芽——蝴蝶兰无性快速繁殖的新途径[J]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2):105-107.
被引量:52
9
张秀珊.
蝴蝶兰组培苗栽培技术[J]
.中国花卉园艺,2002(2):28-29.
被引量:3
10
潘学峰,王安石,李海珠.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J]
.热带林业,2005,33(1):45-4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6
1
张元国,刁家连,刘玉娥,李芳,包艳存,刁希强.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6):3-5.
被引量:19
2
朱红华,张雨.
蝴蝶兰试管苗继代及生根培养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156-158.
被引量:4
3
王亦菲,杨竹平.
蝴蝶兰和嘉德利亚兰的离体快速繁殖[J]
.上海农业学报,1996,12(4):59-62.
被引量:10
4
范树国,李应安,邱璐,李国树,杨海艳,李易洲,谢美华,胡超.
蝴蝶兰原球茎诱导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5):54-57.
被引量:7
5
刘福林,李淑萍.
蝴蝶兰花梗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7(6):98-99.
被引量:13
6
周俊辉,叶超宏,陈旭高.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研究[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13-17.
被引量:38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王立娅,方正,李英丽,王利娜,宋朝辉.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5):42-45.
被引量:15
2
辛宝英.
北京花楸微型繁殖技术的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5):28-28.
被引量:4
3
曾德华,郁培义,陈伟玉,孙洁,何书奋.
“满天红”蝴蝶兰花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2014,42(1):46-49.
被引量:9
4
王芳,文峰,武斌,田玉秀,丁艳红.
激素对蝴蝶兰快速繁殖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4):68-71.
被引量:13
5
张元国,刁家连,刘玉娥,李芳,包艳存,刁希强.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6):3-5.
被引量:19
6
张秀珊.
蝴蝶兰组培苗栽培技术[J]
.中国花卉园艺,2002(2):28-29.
被引量:3
7
徐文华,范燕萍.
蝴蝶兰再生体系优化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30-1031.
被引量:7
8
施隆文,庄应强,费伟英,毛军伟.
蝴蝶兰幼苗生长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5,46(4):269-270.
9
张凡凡.
蝴蝶兰组培快繁途径研究进展[J]
.中国商界,2010(7):349-349.
10
刘真华,葛红,郭绍霞,刘洪涛,曹灿景,周玉杰,李秋香.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
.园艺学报,2005,32(4):732-734.
被引量:56
1
任仕沾,许仰波.
蝴蝶兰[J]
.花卉,2004(4):1-1.
2
秦贺兰,孙红梅.
蝴蝶兰研究进展[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2):31-35.
被引量:14
3
蔡昕瑜.
养花之趣[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适用),2011(1):29-29.
4
许景光.
家庭栽培蝴蝶兰[J]
.中国花卉盆景,1998(6):5-5.
5
马红.
蝴蝶兰栽培技术[J]
.国土绿化,2010(10):46-46.
被引量:1
6
刘旭.
论常见蝴蝶兰品种调查与养护[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227-227.
被引量:1
热带作物研究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