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Tibeta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77
-
1吴明娣.明代瓷器与汉藏文化艺术交流[J].中国藏学,2002(3):107-116. 被引量:8
-
2熊文彬,一西平措.《白琉璃》造像量度画本[J].中国藏学,2010(S1):32-45. 被引量:10
-
3王毅.西藏文物见闻记(一)[J].文物,1960(6):43-48. 被引量:12
-
4次仁加布.西藏阿里托林寺调查报告[J].中国藏学,1992(3):132-138. 被引量:4
-
5石硕.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对认识西藏远古文明的价值[J].中国藏学,1992(1):53-63. 被引量:12
-
6扎嘎.西藏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J].中国藏学,1992(S1):89-99. 被引量:14
-
7恰白.次旦平措,郑堆,丹增.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J].中国藏学,1988(1):76-81. 被引量:42
-
8张建林.日土岩画的初步研究[J].文物,1987(2):51-54. 被引量:17
-
9熊文彬,夏格旺堆,哈比布.云南丽江大宝积宫明代壁画藏文题记及其相关问题讨论[J].中国藏学,2013,0(S2):57-70. 被引量:6
-
10李翎.藏传佛教阿弥陀像研究(上)[J].中国藏学,2004(2):82-9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戴晓云.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美术研究,2021(4):4-11.
-
2张蕊.预防性保护视野下西藏寺院唐卡环境调查与保护建议[J].人类文化遗产保护,2022(1):39-44.
-
3郑堆,王振宇.河西藏传佛教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研究价值——以吐蕃和西夏时期为例[J].中国藏学,2022(3):151-156. 被引量:1
-
4无,张长虹,鲍楠,孙昭亮,赵靖.新时代的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藏学学刊,2020(1):1-33. 被引量:1
-
5丹珍草.《格萨尔》绘画的本土实践与文化创新[J].中国藏学,2021(4):129-137.
-
6嘎尔玛泽朗,吕亚尼.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藏族美术集成》编撰价值及意义初探[J].西藏艺术研究,2022(4):69-77.
-
7赵淑君.融合与增殖——内蒙古壁画中佛教美术形象的本土化面貌[J].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3(1):63-68.
-
8祝铭.2020年青藏高原考古与艺术前沿报告[J].藏学学刊,2021(2):434-450.
-
1白果.佛教后弘期的造型艺术流派简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15(2):51-52.
-
2高平,高山.题高山油画《西藏古格王朝的大鹰》[J].飞天,2010(19):1-1.
-
3李逸之.西藏西部佛像雕塑艺术[J].中华文化画报,2007,0(1):82-87.
-
4霍巍.古格王朝早期木雕艺术的源流——《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早期佛教木刻艺术》评述[J].西藏研究,2003(2):50-55.
-
5刘沪.中国戏曲的魅力[J].神州学人,1996,0(9):38-39.
-
6康.格桑益希.阿里古格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J].宗教学研究,2001(2):84-90.
-
7康.格桑益希.阿里古格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42-47. 被引量:1
-
8邓成彬.幸福在身边[J].词刊,2005(9):22-22.
-
9克里斯汀·罗扎尼茨,王雯.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早期佛教木刻艺术[J].西藏研究,2003(3):115-120. 被引量:1
-
10潘深亮.精工奇异 富丽堂皇 清宫所藏唐卡的种类与特色[J].收藏,2010(1):80-8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