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给”字句被动义实现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汉语里的"给"字句可以表示给予、处置、使役、被动等多种语义,表被动不是其典型用法。"给"字句能否表示被动义受到句法、语义和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作者 谢晓明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基金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项目编号:YYZX0915)的经费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36
  • 2董秀芳.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J].语言研究,1998(1):55-62. 被引量:66
  • 3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49
  • 4徐丹.北京话中的语法标记词“给”[J].方言,1992(1):54-60. 被引量:41
  • 5Traugott, Elizabeth Closs (2003) Constructions in Grammaticalization. Ed. by Brian D. Joseph and Richard D. Janda, The Handbook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624-647. UK,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 6Hopper, Paul J.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1993)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7太田辰夫(1958) 蒋绍愚 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 8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 9江蓝生.汉语使役与被动兼用探源[A]..《近代汉语探源》[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10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的扩展[A]..《语言学论丛》第26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共引文献557

同被引文献92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