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芦荟(Aloespp.)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的经济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芦荟的自然繁殖周期长、雌雄花开不同步、种子小而少、种子育苗困难,故采用传统的繁殖手段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求。为此,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组织培养来快速繁殖芦荟种苗。从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的选择,培养条件及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对芦荟的组织培养进行综述。
作者
王敏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3-15,共3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芦荟
外植体
培养基
植物激素
培养条件
分类号
S567.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49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9
1
雷呈,孙天洲,孙廷,杨玉珍.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长江蔬菜,2002(C00):105-106.
被引量:5
2
张进,滕云.
皂质芦荟的组织培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15-4116.
被引量:2
3
陈惠娟.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措施[J]
.植物保护,2005,31(2):79-82.
被引量:52
4
徐启红,任平国.
中华芦荟的组织培养[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6):8-9.
被引量:4
5
潘学峰,李任珠,谢银坤,黄秀香.
古巴芦荟的组织培养[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1):29-35.
被引量:11
6
斯琴巴特尔,满都拉,侯占铭.
皂质芦荟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37(5):425-425.
被引量:5
7
纪萍,司徒琳莉,赵伟东.
三种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2(1):9-10.
被引量:12
8
张红.
库拉索芦荟组培中的褐变现象及防止[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57-2258.
被引量:16
9
吴红芝,李枝林,郑思乡.
木立芦荟组织培养pH分化特性及快速繁殖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4):50-52.
被引量:3
10
陈丽静,刘少霞,马慧,姜明兰,钟文田.
刚健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4):339-339.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袁海英,廖康,潘俨.
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54-57.
被引量:2
2
李琳,钟昌松,周香,王万军.
活性炭在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105-107.
被引量:10
3
铁军,金山,白海艳,吴志萍.
六种芦荟属(Aloe L.)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描述[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7-10.
被引量:8
4
朴泰浩,安基哲,金今松,张松子,金永日.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3(1):45-46.
被引量:13
5
金松男,金今松.
芦荟腋芽的组织培养及其驯化栽培[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3(4):43-44.
被引量:6
6
容世清,曾少玲.
桉树无性系——湛江6^#的工厂化微繁研究初报[J]
.桉树科技,1995,12(2):58-61.
被引量:1
7
潘学峰,李任珠,谢银坤,黄秀香.
古巴芦荟的组织培养[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3(1):29-35.
被引量:11
8
罗静,周恒,袁德奎.
好望角芦荟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3-1213.
被引量:4
9
倪同汉.
神奇的芦荟(上)[J]
.中国野生植物,1989(1):20-25.
被引量:15
10
任巧燕,任米燕.
芦荟组织培养技术试验[J]
.榆林学院学报,2005,15(3):58-5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49
1
吴港圆,杨雅钧,何石燕,英菲雨,王孝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2(1):74-79.
被引量:9
2
姚发兴,陈志芬,江威,何随箔,白欣,周宇江,谢茜,董昌金.
中华芦荟成熟叶组织培养的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22-25.
3
王梦员,侯建华,于海峰.
抑制油葵花药培养褐变的研究初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22-26.
4
季宇彬,邹翔,高世勇.
芦荟多糖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377-381.
被引量:15
5
杨大庆.
芦荟的药用机理研究[J]
.陕西中医,2004,25(7):641-642.
被引量:37
6
刘绍,彭国平,王燕,谢达平,张必云.
芦荟金银花复合饮料[J]
.食品与机械,2004,20(3):30-32.
被引量:11
7
谷永庆,刘刚,李桂荣.
芦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36-38.
被引量:2
8
段辉国,卿东红,胡蓉.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6):66-68.
被引量:25
9
潘学峰,陈运贞,林青苗.
木剑芦荟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2001,29(2):88-95.
10
徐启红,任平国.
中华芦荟的组织培养[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6):8-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86
1
郑春明,赵鹂,徐礼根.
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工作的点滴经验[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3):396-396.
被引量:5
2
于金玲,梁颖,杨策,宁淑香,姜长阳.
关苍术组织培养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60-61.
被引量:19
3
高永利,宗宪春,刘玉波.
木锉芦荟腋芽离体培养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04(6):81-82.
被引量:3
4
谷永庆,刘刚,李桂荣.
芦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36-38.
被引量:2
5
李锋.
蓝色精灵——水果蓝[J]
.园林,2004,21(12):45-45.
被引量:1
6
吴林森.
植物组织培养污染问题的研究及其控制措施[J]
.江苏林业科技,2005,32(1):28-31.
被引量:23
7
黄海帆,李萍,贺爱利.
彩叶草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39-339.
被引量:15
8
邓小梅,奚如春,符树根,蔡祖国.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的研究进展[J]
.江西林业科技,2004,32(6):33-36.
被引量:22
9
杨婷婷,罗晓芳.
芦荟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16-19.
被引量:6
10
朴泰浩,赵成顺,安基哲,尹昌连,金永日.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3(4):44-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牛亚玲,董健.
芦荟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
被引量:2
2
廖容.
美国芦荟组织培养研究[J]
.现代园艺,2012,35(11):3-4.
被引量:2
3
彭广霖,姜宁,潘仕梅,张志芬,史淑一.
大花萱草的花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03-9205.
被引量:9
4
程天航,马玉心,陈实,吴晓东.
水果兰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60-10761.
被引量:1
5
崔文宁.
6-BA和2,4-D对木立芦荟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1):38-39.
被引量:1
6
张燕,董利,黎春怡.
库拉索芦荟叶绿素的提取和稳定性[J]
.广东化工,2015,42(15):82-85.
被引量:2
7
陈拉,王慧春.
芦荟组织培养中褐化和污染的防治研究现状[J]
.青海草业,2019,28(3):36-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代建丽,张国彬,王雪,程曦.
芦荟叶片的取材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94-95.
被引量:1
2
代建丽,宋婵婵,徐晨,张国彬.
库拉索芦荟组织培养褐化现象的抑制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6):23-24.
被引量:5
3
李金霞,储博彦,尹新彦,田银萍,赵玉芬.
大花萱草‘盛夏红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27-4728.
4
曹天旭,杜震宇,王海龙.
美国大花萱草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4(3):32-34.
5
张洁茹,刘晓嘉,陈丽飞,赵春莉,董然,顾德峰.
矮壮素对萱草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7):95-99.
被引量:5
6
王霞霞,马晖玲,曹冬梅.
大花萱草‘香宝’再生体系的建立[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49(4):136-142.
被引量:4
7
陈曦,刘萍.
哈尔滨地区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的生长特性与引种栽培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4):66-68.
被引量:3
8
刘一霏,刘洪章,刘树英,王雪.
大苞萱草再生体系的建立[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143-146.
被引量:1
9
任阳,刘洪章,刘树英,刘回民.
萱草属植物研究综述[J]
.北方园艺,2017(20):180-184.
被引量:19
10
许佳,陈明莉,王雪松,张海娇.
提高叶绿素稳定性在压花叶片保色中的研究进展[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5):16-21.
被引量:2
1
张建荣.
马铃薯脱毒种薯半无土芽栽繁殖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7):15-16.
被引量:1
2
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周富君.
缩短天麻生长繁殖周期的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5):451-454.
被引量:6
3
陈彦羽.
玉露人工种子制备研究[J]
.林业建设,2016(5):47-49.
被引量:2
4
发扬南繁精神 服务现代农业[J]
.中国产业,2007,0(2):46-46.
5
洋葱小株采种好[J]
.现代农业科学,1995(2):15-15.
6
潘悦,许银莲,邓国宾,张晓龙,周佳,胡晓峰.
不同密度烟蚜在萝卜和烟草上的繁殖量比较[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95-97.
被引量:2
7
赵国典.
龙须草的分蔸繁殖技术[J]
.农家之友,1994,0(10):14-14.
被引量:1
8
光敏化合物有望成为新型环保杀虫剂[J]
.山东农药信息,2008(1):17-17.
9
张崎峰,裴莉昕,纪宝玉.
山茱萸组培快繁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5,14(2):67-68.
被引量:2
10
热孜万古丽.阿不列孜.
榆叶梅秋季播种技术[J]
.农村科技,2010(10):56-56.
被引量:1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