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泄愤事件的机理与公安执法维度——社会风险与经济风险综合分析框架下的理性考量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的社会泄愤事件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公安机关在应对社会泄愤事件中面临着政治、法律、职业、舆论风险。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必须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把执法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上。
作者
林伟平
机构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
出处
《公安研究》
2010年第5期16-23,共8页
Policing Studies
关键词
社会风险
经济风险
社会泄愤事件
公安执法
分类号
D631.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42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8
1
钟玉明,郭奔胜.
社会矛盾新警号[J]
.瞭望,2006(42):10-13.
被引量:80
2
代群,郭奔胜,季明,黄豁.
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J]
.瞭望,2009(22):10-12.
被引量:59
3
于建嵘.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4-9.
被引量:191
4
李慎明,王逸舟主编.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陈治宽,罗华山,李勇.我省依法妥善处置瓮安县"6·28"打砸烧突发事件.贵州日报.2008.6.30.
6
孟连县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事件.云南日报.2008.7.20.
7
宋常青.
直击陇南事件[J]
.瞭望,2008(47):12-13.
被引量:2
8
占才强.厨师非正常死亡群众设路障围观.南方都市报.2009.6.22.
9
上官智君.看守所里面的致命游戏.云南信息报.2009.2.13.
10
秦烨.
杭州飙车案是如何演变为公共事件的?[J]
.社会观察,2009(6):54-5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蔡方华.
民间维权的软肋[J]
.社区,2005(7):34-34.
被引量:1
2
谢勇,王燕飞.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J]
.犯罪研究,2005(3):19-35.
被引量:9
3
张磊.
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小区个案的考查[J]
.社会学研究,2005(6):1-39.
被引量:264
4
黄豁,朱立毅,肖文峰,林艳兴.
“体制性迟钝”的风险[J]
.瞭望,2007(24):6-7.
被引量:78
5
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其评判[J]江西社会科学,2001(03).
6
刘武俊.
人们急需有效及时的公共维权机制[J]
.北京观察,2005,0(1):57-5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42
1
杨绍婷,郭小安.
环境维权中的图像转向与共意动员[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0(3):172-183.
2
管仕廷.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一般特点与规律初探[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46-49.
3
李小军,吕嘉欣.
广东“三旧”改造政策:偏差与矫正[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2):9-11.
被引量:1
4
郝其宏.
探析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起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6):22-26.
5
潘荣坤.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公安机关介入机制研究[J]
.政法学刊,2012,29(5):72-76.
被引量:1
6
杨蕾.
群体事件中公众心理分析及疏导[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5):73-77.
7
李尔平,粟雄飞,甘日栋.
社会泄愤事件的社会心理学透视[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32-35.
被引量:3
8
宫福清,张斌.
对医闹现象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2):50-51.
被引量:15
9
陈相光.
关于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9(3):78-81.
被引量:8
10
孙玉杰.
重视和谐文化的引导作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J]
.学习论坛,2007,23(11):75-7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9
1
古斯塔夫·勒庞.鸟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于建嵘.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
被引量:138
3
张成福,严珊.
我国反恐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战略构想[J]
.理论探讨,2009(2):27-30.
被引量:2
4
于建嵘.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114-120.
被引量:356
5
粟雄飞,李尔平,甘日栋.
社会泄愤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基于体制性层面的宏观视野[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21(6):36-40.
被引量:1
6
申剑锋.
群体性事件中煽动性言论及谣言应对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3):72-76.
被引量:3
7
刘景钊.
转型期如何摆脱价值危机——兼论价值整合与价值共同体的建构[J]
.探索与争鸣,2013(1):51-56.
被引量:14
8
徐彪.
公共危机事件后政府信任受损及修复机理——基于归因理论的分析和情景实验[J]
.公共管理学报,2014,11(2):27-38.
被引量:58
9
王薇.
跨域突发事件府际合作应急联动机制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6(12):113-117.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3
1
申剑锋.
多发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事件的比较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6(5):88-93.
被引量:2
2
刘海.
西部边疆地区公共冲突:认知、防范与化解[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2):27-33.
3
王婧麟.
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社会风险探析[J]
.科教导刊,2015(9Z):160-16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唐锐.
个体暴力突发事件治理策略研究[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5):104-108.
2
李森.
治理模式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概念嬗变探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19(2):210-220.
被引量:2
1
袁绪程.
加快基层治理的综合配套改革[J]
.中国改革,2009(12):1-1.
2
郝洁.
论社会泄愤事件中的谣言及应对措施[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9):36-37.
3
陈群祥.
以人为本 积极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J]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S1):42-47.
4
黄灵辉.
社会泄愤事件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J]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3):51-54.
5
粟雄飞,李尔平,甘日栋.
社会泄愤事件的化解机制研究——基于体制性层面的宏观视野[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21(6):36-40.
被引量:1
6
于建嵘.
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对“瓮安事件”发生机制的一种解释[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
被引量:138
7
李尔平,甘日栋.
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马鞍山事件处置的评析[J]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4):107-112.
被引量:2
8
破解困惑 三权分置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J]
.经济管理文摘,2008(15):14-17.
被引量:1
9
申剑锋.
多发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事件的比较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6(5):88-93.
被引量:2
10
本刊编辑部.
群体性事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1):4-4.
公安研究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