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阿瑟·韦利与丁文江交游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八世纪欧洲人大多迷恋中国茶叶中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瓷器上透出的淳淳古风。到了二十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迷恋不再局限于精致的家具、瓷器和古玩,也不再满足于心旷神怡的茶叶香。他们可以较多接触到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些活生生的文化载体。众所周知,
作者 冀爱莲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4,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萧乾.《我在英国结交的文友》,文洁若编.《萧乾全集》第四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998页.
  • 2萧乾.《欧战杂忆》,文洁若编.《萧乾全集》第四卷,第422页.
  • 3汤中.《对于丁在君先生的回忆》[J].独立评论,1936,211.
  • 4胡适.《丁在君这个人》,耿云志,李国彤编.《胡适传记作品全编》第三卷,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版,第240页.
  • 5傅斯年.《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J].独立评论,1936.
  • 6胡适.《丁在君这个人》.
  • 7[美]夏绿蒂·弗思.《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丁子霖、蒋毅坚、杨昭等译,长沙: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3月版.
  • 8《阿瑟·韦利与徐志摩交游考》.
  • 9徐志摩.《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韩石山编.《徐志摩散文全编》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127页.
  • 10徐志摩.《致张慰慈261025》,虞坤林编.《志摩的信》,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224页.

同被引文献11

  • 1程章灿.魏理与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交游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5(1):132-148. 被引量:9
  • 2刘洪涛.徐志摩致奥格顿的六封英文书信[J].新文学史料,2005(4):73-77. 被引量:10
  • 3虞坤林.志摩的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 4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3-94.
  • 5陈寅恪.寒柳堂集·寅恪先生诗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6萧乾全集:第四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 7杨联隍.哈佛遗墨:杨联隍诗文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8Waley, Arthur. Blake the Taoist [ M ].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and Other Piece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64.
  • 9魏理.我的朋友徐志摩——欠中国的一笔债[N].梁锡华译.联合报,1979—08—31.
  • 10程章灿.魏理文学创作中的"中国体"问题-中国文学在异文化语境中传播接受的一个案例[J].张宏生,钱南秀.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