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三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4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基础无疑仍然是辩证唯物主义。
同被引文献17
-
1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董金玉.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破坏[J].国外理论动态,2008(6):53-57. 被引量:15
-
2何小青.生态伦理与绿色消费[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46-49. 被引量:10
-
3陈爱华.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12-19. 被引量:3
-
4[法]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9.131.
-
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
6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学家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
7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
8刘华.日本-'小'土地大作为.半月谈,2010,(3):23-23.
-
9李兴文.地耗之五大怪象.半月谈,2010,(3):14-19.
-
10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6-17.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李旭华.实践视域下的马克思生态责任伦理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13-17. 被引量:2
-
2涂江波.国内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述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1):88-92. 被引量:3
-
3祁小平.文明消费的哲学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6):17-20.
-
4杨光生.科学消费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J].商业时代,2013(18):30-31.
-
5周银超.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11-14. 被引量:1
-
6龙熠.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下的大学生责任伦理养成研究[J].智库时代,2018,0(18):289-290.
-
1孔令兴.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J].理论导刊,1998(2):23-25. 被引量:2
-
2邝先慧.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2):46-50.
-
3赵华.浅析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尺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114-115. 被引量:1
-
4曹魏.当代社会心理中的儒家思想影晌[J].现代哲学,1986(3):65-66.
-
5李春秋.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5(3):69-73.
-
6关惠玲,范秋迎.论邓小平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运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95-97. 被引量:2
-
7陈用芳.现代性与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理论升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5):7-9.
-
8裴义强.传统儒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6):21-24. 被引量:1
-
9宁霞.先秦儒家义利观及现代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7-88. 被引量:1
-
10罗晓梅,陈纯柱.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的新贡献[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