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代孝伦理法律化基础探析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儒家孝伦理自先秦儒家创立、发展、完善后,其治世功能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直到汉代,才在行政法、民法、刑法及诉讼法中全面法律化,其基础是多方面的:农耕经济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汉代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是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而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1-223,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李文玲.儒家孝伦理与汉代行政法[J].求索,2007(7):209-211. 被引量:4
  • 2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忠孝》,中华书局1998年版.
  • 3《韩非子集解·难二》.
  • 4《韩非子集解·五蠹》.
  • 5李文玲,咸鸿昌.先秦儒家孝伦理及其在汉代的变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5):98-101. 被引量:2
  • 6汪受宽.《孝经译注·圣治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 7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87,368,115-116,212,412,587-588,285,438,105页.
  • 8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精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 9刘宝楠.《论语正义·学而》,中华书局1954年版.
  • 10许慎.《说文解字·老部》,中华书局影印,196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刘德增.汉代养老述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33(6):47-51. 被引量:7
  • 2吕红梅.略论秦汉时期的禁锢[J].求索,2006(9):201-203. 被引量:3
  • 3马非百.盐铁论简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4[5]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4.
  • 5[3]韩诗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6[13]葛洪著,杨照明撰.抱朴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1.
  • 7[16]应邵撰,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 8.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9汪受宽.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
  • 10.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共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