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明代复古派对杜诗的态度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明代复古派在辨体的过程中发现,杜诗既"高于盛唐"又"不失为盛唐",并试着分析"高于盛唐"而"不失为盛唐"的具体特征。"高于盛唐"为学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复古派针对杜诗的这种两面性特点提出了特别的学习方法:五律与排律,先学初盛诸家,然后老杜;七律,以老杜为主,融合高、岑的格调与王、李的风神。复古派坚信,宋人和明人虽都学杜,但完全不同,其中有唐、宋的区别。这种观点影响了清代诗论家的看法。
作者
李思涯
机构地区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0-100,共11页
关键词
复古派
辨体
杜诗
高于盛唐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1
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历代诗话续编》,第1174页.
2
元稹(779-831).《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华文轩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1、15页.
3
姜夔(11557-12217).《白石诗说》,《历代诗话》,第681页.
4
罗时进.
历代“诗眼”说述评[J]
.高校教育管理,1990(2):10-13.
被引量:2
5
渔洋夫子口授,何世瑾述.《然镫纪闻》,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0页.
6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07页.
7
杨载.《诗法家数》[A]..《历代诗话》本[C].,..
8
《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三引《吕氏童蒙训》,胡仔纂集,廖明德校点,周本淳重订.《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9
蔡梦弼(1204前后在世).《杜工部草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4页.
10
李攀龙.《选唐诗序》,《古今诗删》卷一О,《四库全书》集部第13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共引文献
13
1
周锡山.
情景交融说的中西进程简述[J]
.文艺理论研究,2004(6):71-79.
被引量:4
2
易闻晓.
诗道高雅的语用阐述[J]
.文学评论,2008(2):19-24.
被引量:10
3
蒋寅.
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定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8(5):149-167.
被引量:70
4
顾明栋.
文学的开放性:中西文论双向对话的一个共同基础[J]
.文艺理论研究,2008(6):2-14.
被引量:3
5
葛晓音.
论汉魏五言的“古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2):11-21.
被引量:22
6
陈祥谦.
南朝俳谐文学兴盛成因论略[J]
.文史哲,2009(4):69-77.
7
雷磊,骆凡.
薛蕙文学交游考论[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107-112.
被引量:1
8
岳进.
与复古派对抗视阈下的杜甫——论明竟陵派对杜甫的接受[J]
.杜甫研究学刊,2010(2):67-74.
被引量:1
9
邓芳.
从辋川到半山——兼论盛唐绝句与北宋绝句之异同[J]
.文史哲,2012(6):86-94.
10
陈伯海.
唐诗与意象艺术的成熟[J]
.江海学刊,2013(2):24-3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5
1
廖仲安.
杜诗学(上)[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12-18.
被引量:7
2
孙琴安.
清代诗歌评点的热点之一:杜诗[J]
.杜甫研究学刊,1999(2):30-32.
被引量:4
3
陈少芳.
一九四九年以后香港杜甫研究概况[J]
.杜甫研究学刊,1999(2):66-81.
被引量:2
4
刘明华.
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
.文学评论,2004(5):156-161.
被引量:11
5
莫砺锋.
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J]
.杜甫研究学刊,2004(3):1-10.
被引量:10
6
杨经华.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杜诗在唐、五代接受情况的统计分析[J]
.杜甫研究学刊,2004(3):51-56.
被引量:6
7
李寅生.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J]
.杜甫研究学刊,2000(3):75-80.
被引量:3
8
管仁福,刘开骅.
由杜诗评点看刘熙载的诗学理论——《艺概·诗概》评杜文本细读[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6):84-88.
被引量:3
9
林继中.
古事今情:杜诗与庾赋的内在联系[J]
.杜甫研究学刊,2000(2):69-75.
被引量:2
10
王辉斌.
论杜甫“三吏”“三别”的诗体属性——兼及唐代新乐府的有关问题[J]
.杜甫研究学刊,2005(3):40-4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赵彩花.
杜甫作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J]
.重庆社会科学,2012(5):75-81.
被引量:2
2
赵雅琪.
浅谈杜甫诗歌的酒文化意蕴[J]
.青年时代,2017,0(1):27-27.
3
王辰.
近20年刘濬《杜诗集评》研究综述[J]
.运城学院学报,2019,37(2):16-2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潘殊闲,张志烈.
杜甫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1):42-55.
被引量:2
2
王辰.
近20年刘濬《杜诗集评》研究综述[J]
.运城学院学报,2019,37(2):16-21.
1
白宪娟.
明代“复古派”与“性灵派”的《庄子》接受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53-58.
2
张晓静.
明代复古派对严羽推尊汉魏盛唐思想的继承[J]
.潍坊学院学报,2007,7(5):60-62.
3
邹慧芳.
刘勰赋体观对明代复古派赋论的影响[J]
.语文知识,2013(1):82-83.
4
余意.
论明代复古派的词及词学观念[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6):36-43.
5
陈敏敏.
钱谦益诗学思想浅探[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3):37-38.
6
高洁.
论萧红的生命体验与其男性形象的塑造[J]
.长安学刊,2011(2):61-62.
7
孙之梅.
明代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J]
.求是学刊,2003,30(4):87-91.
被引量:1
8
朴英顺.
《沧浪诗话》与明代诗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54-58.
被引量:1
9
邓新跃.
汤显祖与明代复古派文学思潮[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4):26-29.
10
黄仁生.
刮垢磨光[J]
.读书,1995,0(8):131-133.
文学遗产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