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食管癌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食管癌(EC)是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每年新患者超过300000人。其发病有地域特征,烟草、酒精、咀嚼蒌叶及某些饮食习惯是鳞癌(ESCC)的高危因素;慢性胃食管反流(CGERD)导致的Barret's食管是腺癌(EADC)的高危因素。西方EADC多...
作者
陈克能
张力建
师晓天
程邦昌
徐光炜
机构地区
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安阳市肿瘤医院
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57-60,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关键词
食管癌
病理学
基因丢失
基因突变
分子生物学
分类号
R735.102 [医药卫生—肿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1
陈克能,邢海平,程邦昌,师晓天.
食管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病理学的关系[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62-463.
被引量:13
2
陈克能.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4):174-174.
3
陈克能,杨国梁.
从基因分子水平探讨肺癌的发病机理[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6,3(2):75-77.
被引量:1
4
陈克能,师晓天,程邦昌.
食管癌、胃癌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6,13(6):383-384.
被引量:6
5
殷丽明,陈克能,李殿发,韩孝存,秦林琪.
常见恶性肿瘤新鲜组织中原发性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20-42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Jiang W,Cancer Res,1992年,52卷,2980页
2
Chan H S L,Eur J Cancer A,1996年,32卷,1051页
3
Xie S X Y,Leukemia,1996年,9卷,1882页
4
敖朝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993年,408页
5
周芬,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990年,10页
6
赵体平,现代肿瘤学,1993年,370页
共引文献
33
1
王延明,王爱民,陈洁,李险波,臧玉林.
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肺癌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J]
.临床军医杂志,2000,28(3):7-9.
2
丛娟,王全红,高峻,李建民,李光.
食管、贲门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16(3):181-182.
3
张剑权,刘永江,高志斌,黄桂林.
乳腺癌耐药基因MDR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探讨[J]
.农垦医学,2003,25(6):435-440.
4
王延明,陈志霞,王爱民.
基因p53,ras异常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性[J]
.北京军区医药,2000,12(3):173-174.
5
张同俊,马世庆,张永庆,王峰,穆国存.
癌症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肿瘤,2005,25(6):635-635.
被引量:4
6
张同俊,管立学,马世庆,张永庆,王峰,王敬先,李海波.
胃癌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2):91-93.
被引量:1
7
高峻,杨牡丹,章汴生.
食管、贲门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9):603-605.
被引量:1
8
侯少洋.
^(99m)Tc-MIBI显像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0):769-770.
被引量:1
9
陈清勇,江中勇,吴丽君,张宝燕,陆国华,周建英.
α-微管蛋白和多药耐药基因1表达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J]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4):278-282.
被引量:3
10
路太英,李鑫,李文斌,王留兴,高冬玲,王瑞林,陆士新,樊青霞.
全反式维甲酸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J]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9):663-6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4
1
卢兆桐,尹格平,孙晓明,孙桂武,彭黎军,李浩.
食管鳞癌DNA和R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肿瘤学杂志,1997,2(3):20-22.
被引量:2
2
吴名耀,郑瑞明.
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4):239-240.
被引量:2
3
刘以民,郭永军.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及其对…[J]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5):303-303.
被引量:1
4
李华川,陆士新.
食管癌组织中Rb基因突变与表达的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1993,15(6):412-414.
被引量:8
5
张中兴,李变云,郭成仓,刘新页,程兰平,张学增,魏建荣.
林县食管癌流行趋势的对比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1994,3(3):251-257.
被引量:17
6
陈慰浙,马童丽丽.
P_(53)基因蛋白在食道鳞癌中的表达[J]
.实用肿瘤杂志,1994,9(1):32-33.
被引量:4
7
卢兆桐,张宝仁,孔宪涛,朱荣,孙桂武.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食管癌临床的应用[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3):239-241.
被引量:2
8
杨国涛,王善政,孙鸿钺,李青.
食管鳞状细胞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研究[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5):288-289.
被引量:1
9
李桂芳.
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肿瘤转移[J]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0):741-745.
被引量:10
10
陈伟三,杨合麟,蔡树深,邱杰文,张超,林昆.
广东省南澳县1987~1992年食管癌流行病学特点[J]
.癌症,1996,15(4):274-27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李向成,王心南,朱穆忠,苏伟强,姚立新.
原发性食管鳞癌组织p16基因缺失的检测[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14-15.
2
胡盛平,杨红珊.
食管癌病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71-174.
被引量:17
3
张云汉,殷智榕,温洪涛,陈东,高冬玲,姜国忠.
食管癌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与鉴定[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36(5):519-521.
被引量:5
4
林荣繁.
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J]
.广西医学,2001,23(6):1414-1418.
5
柳宏,陈克能,赵玉元.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食管癌中的应用[J]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4):96-9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Xu-JingLu,Zhi-FengChen,Cui-LanGuo,Shao-SenLi,Wen-LongBai,Guo-LiangJin,Yu-XiaWang,Fan-ShuMeng,FengGao,JunHou.
Endoscopic survey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a high-risk area of China[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10(20):2931-2935.
被引量:3
2
张立勇,王涛,丁芳,刘仲敏,刘芝华,李衍达.
SLP-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7):1517-1521.
被引量:4
3
邝钢,金霞,李琰,王瑞,郭炜,王娜,张健慧.
环氧化物水解酶Tyr113His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J]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7):685-688.
4
韩艳波,冯向先,李佩珍,牛志高.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3-6.
被引量:20
5
吴颜晖,陈汉春,刘新发,李新梅,曹燕飞.
中国人食管鳞癌10q23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初步探讨[J]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8):466-468.
被引量:9
6
杨帆,刘卫平.
核糖体蛋白基因及其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3):354-356.
被引量:5
7
文川,万伍卿.
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eminin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4):616-618.
被引量:2
8
吴秀华,段炜,王波.
两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4):1343-1343.
9
吴爱群,王立东,刘镇,党瑞山,常志伟,姬瑞娟,黄会龙,龚杰,刘保池,张传森.
食管的迷走神经分布特征及其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2):136-139.
被引量:11
10
吴爱群,王立东,常志伟,丁攀峰,郭涛,孙哲,李琮宇,范宗民,何欣,张传森.
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对食管癌细胞分化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4-7.
被引量:5
1
黄建华,吴旻.
基因丢失或失活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遗传,1991,13(3):46-48.
2
沈兆忠,屠华成,孔令琪,莫善竞,许凯黎.
人体肠癌中基因丢失的初步研究[J]
.肿瘤,1992,12(1):13-14.
3
李明发,单祥年,吴国俊,余龙,赵寿元.
胃癌和大肠癌中17p13杂合性丢失的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1996,18(4):317-318.
被引量:1
4
Ponder B,李文伦.
人肿瘤的基因丢失[J]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9,12(5):256-259.
5
郭文斌,张庆广,张嘉庆,佟富中,王申五.
乳腺癌中p53基因丢失与p53 mRNA高表达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7,14(4):231-233.
被引量:2
6
姜达.
等位基因丢失与大肠癌[J]
.实用肿瘤杂志,1994,9(2):125-127.
7
徐伟,纪艳超.
RASSF1A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4):320-321.
8
朱平,王黎明,符粤文,刘迎,薛海鹏,虞积仁.
用微卫星寻找和定位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丢失的基因[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4):298-301.
9
陈静,朱龙涛,金德均.
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分化程度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
.癌症,2003,22(7):767-768.
10
季晨阳,季丹,DuncanRSmith,Hak-suGoh.
大肠腺癌17号染色体短臂等位基因丢失的病理意义[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18(1):22-24.
被引量:1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