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冯友兰《新事论》之后的政治关怀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的哲学家,冯友兰始终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民运,在《新事论》中他指出了中国走向自由之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就"以商带工"的市场经济、以"处士议政"和"士人干政"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和作为客观辨证法与中国哲学传统及人类社会未来的"仇必和而解"的"和"的哲学,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超前的见解。
作者
王仁宇
机构地区
南阳师范学院冯友兰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冯友兰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和谐社会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1
李维武.
蕴含思想史维度的哲学史研究——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
.哲学研究,2007(1):48-55.
被引量:5
2
胡军.
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上)——以冯友兰为核心[J]
.学术月刊,2010,42(2):41-4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谢永鑫.
“第九届全国冯友兰哲学研讨会”述评[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7-18.
1
代云.
冯友兰论中国传统孝道——以《新事论》为中心[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4(4):10-13.
2
王仁宇.
冯友兰《新事论》对城镇化建设的启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2):13-18.
3
彭波.
中国哲学史上的结合思想探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11):7-8.
4
林可济.
冯友兰先生的矛盾观及其现实意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58-62.
被引量:1
5
曾亦.
论冯友兰的社会政治思想——以《新事论》为中心[J]
.中原文化研究,2016,4(2):24-32.
6
许宁.
冯友兰对“仇必和而解”的现代诠释[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1):11-16.
被引量:2
7
董铁柱.
论陈献章及其门人的隐士传统[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2):77-80.
被引量:1
8
董健桥.
张载“一、两”学说试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0(5):99-104.
9
李锦全.
公平、公正、双赢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从“致中和”、“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谈起[J]
.学术研究,2005(6):60-66.
被引量:1
10
杨亚利.
“太和所谓道”与“仇必和而解”——论张载哲学的“和谐论”特色[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5):122-124.
中州学刊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