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们需要一种《大众哲学》的精神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要的议题。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楷模。它的内容已经隔世,但是,它所承载的精神:草根情怀、问题意识、平等作风与协作境界、批判精神和对话气魄仍然是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宣传者的前进指南。
作者
陈世珍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Theoretical Horizon
关键词
草根情怀
问题意识
平等作风与协作境界
批判精神
对话气魄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卢毅.
20世纪30年代的“唯物辩证法热”[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3):45-53.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张文涛.
一九二七年后社会科学运动与中共文化领导权的建立[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3(6):4-13.
2
孙建娥.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问题[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77-80.
3
齐爱军,郑保卫.
陆定一新闻思想的知识社会学视角考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6):24-28.
被引量:3
4
周鎏刚.
社联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一个学术史的视角[J]
.观察与思考,2016(5):37-44.
被引量:2
5
吴汉全.
试论中共根据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5):1-19.
被引量:4
6
朱至刚.
“我们”为何以“新闻”为起点——试析《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理论构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06-113.
被引量:10
7
王振民.
毛泽东文本中的德波林双重肖像问题解读[J]
.中共党史研究,2022(1):109-119.
8
王振民.
毛泽东文本中的德波林双重肖像问题解读[J]
.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2022(4):3-12.
9
张宇,马启民.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立对理论队伍建设的历史作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8):69-72.
10
马宇涵,郝雨.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历史经验--纪念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发表八十周年[J]
.新闻爱好者,2023(10):16-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温济泽.
艾思奇在哲学上的杰出贡献[J]
.理论月刊,1986(3):9-12.
被引量:2
2
李君如.
艾思奇概括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贡献[J]
.探索与争鸣,1986(3):7-8.
被引量:3
3
谢俊,陆浴晓.
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J]
.湖北社会科学,2007(7):96-98.
被引量:5
4
谢本书.《(大众哲学)奠定了艾思奇的历史地位-纪念艾思奇诞辰90周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
谬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6
徐素华.
艾思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1):5-11.
被引量:11
7
柴毅龙.
《大众哲学》思想史意义论纲[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1):1-4.
被引量:3
8
袁吉富.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观述评[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3):28-32.
被引量:2
9
石仲泉.
延安时期的艾思奇哲学与毛泽东哲学[J]
.理论视野,2008(6):50-54.
被引量:14
10
郭建宁.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现实化与中国化——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4):1-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亓静.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101-1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孙赞赞.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3):29-31.
1
李灏阳.
谭嗣同与佛学[J]
.档案时空,2015,0(3):39-41.
2
毛怡红.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间际阐释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29-34.
被引量:1
3
M.沙赫诺维奇,沈翼鹏.
神秘主义-欺骗群众的工具[J]
.世界宗教文化,1987(3):46-47.
4
胡纯华.
人本主义的批判逻辑与精神现象学的异化逻辑[J]
.求索,2006(2):153-154.
5
张捷鸿.
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研究述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30-33.
被引量:4
6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对象和主体[J]
.社会科学动态,2017(1):91-95.
被引量:3
7
贺来.
论理论服务于现实的思想前提[J]
.求是学刊,1999,26(3):19-24.
被引量:1
8
王佳.
论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7):15-18.
被引量:1
9
纪虎民.
苏联的一本畅销书——无神论辞典[J]
.世界哲学,1980(6):79-80.
被引量:1
10
王路平.
佛教与黔灵山旅游业[J]
.贵州文史丛刊,2009(1):54-58.
理论视野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