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知识”、“实践”走向“生存”——教育研究三种取向评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依据教育研究对认识教育事实、选择哲学基础、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追求不同,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研究价值取向:知识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生存论取向的教育研究,因其关注价值、关注生成、促进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与发展而成为当代教育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
作者
袁德润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教育研究
知识论
实践论
生存论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4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1
谢武纪,张国平.
“神话”与“人话”——教育学知识论危机的反思[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6):68-72.
被引量:1
2
刘旭东.
教育学的困境与生机[J]
.教育研究,2005,26(11):18-22.
被引量:29
3
黄志成.
教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比较:“日尔曼式教育学”与“盎格鲁式教育科学”[J]
.教育学报,2007,3(2):3-9.
被引量:19
4
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美]杜威.教育科学的资料来源[M].张永译.载叶澜主编.立场.(“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下)-关于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载叶澜主编:命脉.(“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叶澜.
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
.中国社会科学,2003(1):91-93.
被引量:13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黄志成.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访拉美学者,录不同观点[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5):1-4.
被引量:4
2
赵蒙成.
教育学的迷惘[J]
.读书,2001(5):93-95.
被引量:37
3
潘德荣.
认知与诠释[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63-72.
被引量:14
4
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出版翻译公司,1985..
5
华勒斯坦.学科·知识·权力[M].北京:三联书店,1999.43.
6
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
怀特海.思想方式[M].华夏出版社,1999.17、31-35.
8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 胡劲松 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
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81.
10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66-99.
共引文献
174
1
陈涛,蒲岳,潘黎,韩茜.
中国教育研究演变:主题、逻辑及发展向度[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3(1):125-147.
被引量:1
2
张永,朱敏.
新时代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契机、主题与趋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19,0(12):150-156.
被引量:7
3
石烨,李太平.
教育学者的生成式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实现途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3-10.
被引量:1
4
王萍.
生命意义的成人教育教学:诉求与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0-11.
被引量:1
5
余昱.
论小学语文教育规范的“异化”[J]
.课程教学研究,2013(4):29-32.
6
陶志琼.
公共教育学的革命:由教师教育学向学生教育学转变[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4):12-15.
被引量:10
7
李伟胜.
试析新世纪班级建设的目标[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25-30.
被引量:32
8
李长伟,辛治洋.
终身教育与新教育学的浮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6):31-35.
被引量:6
9
周志平.
个人知识的生成与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1):1-4.
被引量:27
10
彭泽平.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2):20-2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6
1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23-29.
被引量:121
2
曹正善.
论教师个人知识的条件与标准[J]
.上海教育科研,2005(3):10-12.
被引量:3
3
崔国富,朱美英.
“从做中学”与教育的生存论解读——杜威实用主义生存论学习与教育思想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15-19.
被引量:39
4
杨彩霞.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
.教育科学,2006,22(1):60-63.
被引量:141
5
阎亚军,周险峰.
知识的生存论意义及教学转型[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3):27-30.
被引量:2
6
熊华军.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斯的生存论教育哲学之时代意蕴[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6):24-28.
被引量:7
7
张少杰,汤中彬.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四维动态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研究[J]
.情报杂志,2007,26(8):25-27.
被引量:7
8
成尚荣.
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9):3-8.
被引量:38
9
靳玉军.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及其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3):78-81.
被引量:58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
.教师教育研究,1999,14(6):12-17.
被引量:348
引证文献
3
1
范永丽.
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深层成因与综合防治[J]
.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0):52-57.
被引量:15
2
赵红灿,李金齐.
教师PCKg的历史性生存意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3):143-149.
被引量:3
3
王雅丽.
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基于生存论视角[J]
.宜宾学院学报,2021,21(3):102-10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靳玉乐,张铭凯.
探寻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的关系——基于新世纪以来文献的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15,35(5):3-11.
被引量:8
2
罗生全,张铭凯.
观念·能力·场域:学业负担优化的教学视点[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4):87-92.
被引量:4
3
靳玉乐,张铭凯.
学业负担探究的新思路[J]
.教育研究,2016,37(8):70-76.
被引量:22
4
全晓洁.
教师认知学业负担的逻辑理路及优化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0):49-52.
被引量:5
5
张利敏.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2017,0(31):47-47.
6
王俊琴,陈多林.
浅议教师专业素养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影响[J]
.考试周刊,2018,0(97):14-14.
7
陈冠军.
高中英语学科负担创新性探究[J]
.校园英语,2017,0(26):102-103.
8
杨凡.
论小学生学业负担改革的限度[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5):45-48.
被引量:1
9
范文翔,张一春,李艺.
翻转课堂加重中学生课业负担的程度、成因与对策[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4):46-52.
被引量:7
10
姜勇,段青如.
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学术史:70年回顾与展望[J]
.学前教育研究,2020(4):37-52.
被引量:15
1
袁德润.
从“知识”、“实践”走向“生存”——教育研究三种取向评析[J]
.教育情报参考,2010(8):4-6.
2
徐泽前.
源于生活 寓于实践 走向创造——“生活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
.小学科学,2013(11):139-139.
3
张朝红.
让有效课堂管理实践走向深入[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3):42-42.
被引量:1
4
许韬.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4,0(12):147-147.
5
魏爱芳.
初探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课程能力[J]
.科教导刊,2014(13):205-206.
6
张俊洪,陈铿.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之教育目的观探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2):28-32.
7
李润洲.
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J]
.教育研究,2006,27(5):15-18.
被引量:97
8
黄桂荣.
关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5):31-33.
被引量:1
9
陈庆基,杨心田.
试论高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1981,7(2):40-48.
被引量:1
10
安文铸.
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考[J]
.教育研究,1991,12(11):39-42.
被引量:5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