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6期57-57,59,共2页
Zhejiang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3
1 崔京辉,李达,王永全,王丽萍.2004—2005年北京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2):1508-1509. 被引量:37
2 时炜,黄剑屏,唐莉嘉.成都市某乳牛场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2):1503-1503. 被引量:4
3 王宏明.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及检验数据分析处理实用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33.
二级参考文献6
1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9-361.
2 VIDAS用Listeria实验耗材(REF30700)说明书: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2002.
3 GB4789.30-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S].
4 Nakama A,Matsuda M.Molecular trying of listera monocytogenes isolated in Japan by 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J].J Vet Med Sci,1998,60(6):749 -521.
5 Kerr KG,Laoey Listeriosis RW.New problems with an old pathogen[J].J Hosp Infect,1988,12:247.
6 董丽丽,王春生,安笑秋,韩立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介[J] .中国乡村医药,2000,7(12):24-25.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39
1 滕菲,郭桂萍,赵勇,潘迎捷,卢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差异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4):417-422. 被引量:18
2 朱献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333-1335. 被引量:32
3 张风雷,戴桂勋,汤洵,卓菲,卓丽,杨湘霞,张艳.饮食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71-672. 被引量:14
4 赵晋,杨小蓉,薛晴,冯泽惠,徐耀方,何树森.2005-2006年成都市水产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3):198-200. 被引量:2
5 沈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食品安全中的研究近况[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3):484-487. 被引量:21
6 李明川,彭楠,李晓辉,唐晓旻,苗艳芳,刘艳,曹晋原,潘茜.2007年成都市市售生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调查[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4):201-203. 被引量:3
7 史煜曼,刘赛琴,倪少琴,翁奕敏.广东省揭阳市餐馆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及菌株药物敏感性测定[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0):918-918.
8 丁建英,韩剑众.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2):171-174. 被引量:36
9 邵美丽,邵美丽,遇晓杰,杨帆,刘娣.生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21(4):361-364.
10 尹录,杜艳芬,赫明雷,司微,刘慧芳,王春来,彭玮,王聃,李继昌,邵美丽,刘思国.哈尔滨市鲜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31(12):929-93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7
1 苏金初.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特征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758-758. 被引量:5
2 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等.初级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医学信息,2013(28):141-143.
3 刘元,李国华,张秋香,郝瑞娥,杨红霞,赵嵘.感染性腹泻151例病原监测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5):410-412. 被引量:16
4 徐景野,许国章,金春光,郑剑,宋启发.致病性气单胞菌毒力检测与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5):936-937. 被引量:4
5 孙健,黄锐敏,俞慕华.352株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36-4037. 被引量:6
6 杨立华,傅晓凤,聂微萱,陈俊杰,刘琼,姚一平.98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90-4591. 被引量:15
7 刘世科,葛晨毅,洪因之,胡丹标,孔志芳,章根华,章海斌.2009年浙江省宁海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9):707-709. 被引量:4
8 包芳珍,方叶珍,邵景莺,黄世旺,金轶卉.江干区2011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56-57. 被引量:2
9 陈萍.南平市2011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9(1):63-64. 被引量:2
10 陈瑞敏,陈伟萍.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安全问题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479-5482.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12
1 谷立慧,钟青萍,方祥,廖振林,王丽.“活的非可培养态”食源致病细菌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2):270-274. 被引量:6
2 马凯,武会娟,范筱京,安云鹤,杜美红,陈尔凝,刘悦,高丽娟.免疫磁分离-两重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鲜猪肉中金葡菌和志贺氏菌[J] .分析仪器,2016(B11):24-27. 被引量:1
3 杜宇艇.包头市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7,40(1):43-44. 被引量:3
4 聂新颖,张蕊蕊,蒋丽芬,李群英,夏必帮,廖红梅.食源性微生物VBNC状态检测与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9):283-292. 被引量:4
5 沈伟伟,盛莹,翁坚,王东红,裘丹红,李聪聪,管雅雅,周潇潇,林海江.2015-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疾病监测,2018,33(10):809-813. 被引量:13
6 杜金泽,吕琴,金晓晓,王硕,黄海龙,马红霞.市售鸡蛋壳表面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J] .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2):30-34.
7 郝慧蕾,马蕾,王宜凤,王勇,孟南希.2017年哈尔滨市80份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19,0(25):59-61. 被引量:7
8 卢海强,焦新雅,吴思源,王娅丽,刘璐,程书梅,张晓,苏晓峰.数字PCR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进展,2021,11(3):260-268. 被引量:12
9 澳新拟批准一种甜菊糖苷混合物作为强力甜味剂[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1,40(4):104-104.
10 黄海游,胡昊,李淑军,钟读波,胥志祥,孙磊业,韩丰霞.黄曲霉菌的差异挥发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分析[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1,40(4):105-111.
1 金培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J]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5):62-63. 被引量:13
2 石亚素,童国忠,张行钦,张全忠,金晓萍,周缀琴.舟山市首次由气单胞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爆发的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1174-1176. 被引量:8
3 郝志英.医院听诊器污染情况调查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1):67-67.
4 刘秀梅,陈艳,王晓英,计融.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 .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被引量:330
5 李艳.食源性疾病暴发确认指南[J] .广东卫生防疫,2000,26(4):93-96. 被引量:1
6 周晓萍,潘国绍,陈志军,王立媛,王若燕,郁欣.绍兴市本地食品有害物质污染状况监测[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17-1118. 被引量:8
7 李云,李丽婕,宋红梅.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剂污染情况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6):755-755. 被引量:1
8 包芳珍,方叶珍,邵景莺,黄世旺,金轶卉.江干区2011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56-57. 被引量:2
9 李星,郭红卫,许洁.上海地区谷物中镰刀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监测[J]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2):734-735. 被引量:2
10 侯韦莲,胡世莲.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措施[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363-36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