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8-61,共4页
Probe
同被引文献50
-
1庞玉珍.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整合机制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1999(3):206-211. 被引量:29
-
2史昭乐,黄勇.社会分层结构变化与城市贫困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1999(6):26-29. 被引量:6
-
3吴忠民,林聚任.城市居民的社会流动——来自山东省五城市的调查[J].中国社会科学,1998(2):71-81. 被引量:19
-
4鲁元军.从伦理学的范式转换谈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兼论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1998(1):48-52. 被引量:2
-
5王颖.演化中的三维社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2(5):31-37. 被引量:3
-
6王一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哲学研究,1997(1):7-12. 被引量:110
-
7陈烽.转型期干部阶层的地位变动和腐败的利益根源及治理[J].社会学研究,1997(5):95-103. 被引量:12
-
8李路路,于显洋,王奋宇.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试析[J].社会学研究,1991(1):65-76. 被引量:14
-
9北京大学"社会分化"课题组.从城乡分化的新格局看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迁[J].社会学研究,1991(2):2-14. 被引量:12
-
10陈宗胜,武洁.收入分配差别与二元经济发展[J].经济学家,1990(3):95-10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徐楚清.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理论观察,2022(3):101-106.
-
2兰迪.预防性反恐视域下青少年去极端化的比较及启示[J].刑法论丛,2020(1):28-61. 被引量:1
-
3龚江,王英.校园欺凌的综合治理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9,0(5):22-28. 被引量:3
-
4颜翠芳.“城市贵族”的陨落:失业与犯罪[J].学术界,2003(6):217-221. 被引量:3
-
5孔一.城市化与犯罪[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19(3):66-70. 被引量:2
-
6杨永久,陈占江.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路径[J].理论观察,2005(5):16-18.
-
7李长健,陈占江.法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犯罪控制网络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61-163. 被引量:1
-
8张鲲.陕西省足球暴力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69-1471. 被引量:2
-
9王燕飞.和谐社会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1):29-35. 被引量:2
-
10孔一.城市化与犯罪[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1):43-48. 被引量:1
-
1王松奇.2005年的经济形势与区域经济的整合[J].南方金融,2004(12):7-7.
-
2李婕.中国本土社TNGO的资源整合困境及出路[J].广东民政,2010(8):14-15.
-
3白应华.构建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支撑体系论[J].普洱学院学报,2014,30(1):18-25. 被引量:1
-
4刘力,朱前星,张壮强.和谐社会目标取向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再研究——以广西为例[J].世纪桥,2006(11X):12-15.
-
5宋光辉,刘长风.广东经济与“泛珠三角”区域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20(5):8-10. 被引量:3
-
6叶靖.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基础设施与资源整合机制和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76-77. 被引量:2
-
7李力,张国桐.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J].理论界,2007(8):77-78. 被引量:6
-
8政府要闻[J].煤炭企业管理,2006(5):12-13.
-
9叶晓艺.基于知识流动走向角度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广东科技,2015,24(6):56-57.
-
10王建民.海峡两岸共同参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问题初探——兼论两岸对参与TPP与RCEP的战略选择差异[J].全球化,2014(9):48-5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