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放松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与交流的地方,它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喷,包容着多样性的公共生活,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好的公共空间可以改善周边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内涵,是城市的灵魂所在。对于喧俐的都市环境而言,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一片宁静与闲暇,是城市的“起居室”。
作者
陈叶龙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借鉴
国外
文化内涵
都市环境
公共活动
公共生活
生活品质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1
周祥.
城市公共空间解读[J]
.华中建筑,2009,27(6):70-72.
被引量:8
2
张景秋.
从城市文化视角解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J]
.规划师,2004,20(12):20-22.
被引量:22
3
刘嵩.城市的远见--巴塞隆纳的经验[Z],台湾:公共电视,2001.
4
林盛丰.城市的远见--花园城市·斯加坡[z].台湾;公共电视,2001.
5
杨·盖尔.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刘容增.西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研究述评.城市问题,2000,(5).
2
http: //www.merriam-webster.com/ dictionary.
3
李欧梵,季进.现代性的中国面孔:从晚清至4当代C/OL.(2005-11-24)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56/files/dpoem/html/arficle_6166_1.shtml.
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机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5
Stephen Carr, Mark Francis, Leanne Rivlin, et al. Public Spac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Express, 1992: 95.
6
[丹麦]杨·盖尔.交往与空间(4版).何可人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9.
7
Paul Knox & Steven Pinch. Urban Social Geography: An Introduction[M]. Edinburgh: Pearson Educational Limited.2000(Fourth Edition).53-63.
8
Jane M.Jacobs. Edge of Empire: Postcolonialism and City[M]. London: Routledge, 1996. 99.
9
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柴彦威,张景秋 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73-284.
10
敬海新.
公共领域理论形成的历时态分析[J]
.理论研究,2007(4):41-4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9
1
刘蓉,宋杰.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要素组成及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四川水泥,2022(11):29-31.
2
周应海.
城市设计的困境与出路[J]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2):84-87.
3
李开猛,蔡云楠.
塑造高质量的城镇公共活动中心——成都市郫县行政商务中心区概念性城镇设计述评[J]
.小城镇建设,2005,23(6):30-33.
被引量:1
4
洪祥瑾,朱志军,蔡云楠,李开猛.
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以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2005(5):19-21.
5
郑默凡,何子张.
城市文化的空间规划与表达——东关大街街区概念规划[J]
.南方建筑,2006(1):23-25.
被引量:2
6
郑卫民,苏积昌,曹文.
关于白鹿寺的沿革和寺院规划设计的设想[J]
.南方建筑,2006(3):63-64.
7
王毅.
江湖武汉——武汉市城市表情解读[J]
.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4):110-112.
8
张景秋.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J]
.规划师,2008,24(11):10-13.
被引量:33
9
唐慧超,王萌萌,熊亮.
城市公共空间多主体需求的关注度研究——以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9,24(3):233-237.
被引量:3
10
区绮雯.
体现水乡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探讨——以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城市设计为例[J]
.建筑与环境,2011(1):44-47.
同被引文献
57
1
李翅.
巴塞罗那,城市文化的包容与理解[J]
.国外城市规划,2004,19(4):67-71.
被引量:20
2
庄伟.
上海城市立交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初探[J]
.中国园林,2005,21(2):32-34.
被引量:24
3
陈敏,傅徽楠.
高架桥阴地绿化的环境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
.中国园林,2006,22(9):68-72.
被引量:32
4
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9-92.
5
王瑞.哈尔滨市机动车摇号进入议程[EB/OL].http://hlj.people.com.cn/BIG5/n/2013/0713/c220027-19067804.html.2013-07-13/2013-11-02.
6
肖卫星.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7
[日]芦原义.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8
[美]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张永风,陆东,译.北京:中国城市工业出版社.2005.
9
[美]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章设计的理论.朱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0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规划编制.导则研究.2014.
引证文献
10
1
肖开名,苏剑鸣.
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看待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J]
.工程与建设,2011,25(3):314-316.
被引量:15
2
李书亭,郭丽娟.
哈尔滨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优化研究[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4,28(2):38-41.
被引量:4
3
张娜娜.
创建城市客厅,树立城市文化名片设计初探——以景德镇文化场馆建设为例[J]
.活力,2018,0(20):86-87.
被引量:1
4
段佳佳,杨鑫.
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性[J]
.北京规划建设,2015,0(3):17-22.
5
汪国新,余锦霞.
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为例[J]
.当代继续教育,2015,33(4):10-14.
被引量:18
6
连彦,李佳霓,殷丽.
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思考[J]
.北京规划建设,2016(1):130-133.
被引量:4
7
包悦,罗友斌.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桥下空间综合提升方式探讨——以广州市天河CBD地区为例[J]
.规划师,2018,34(5):60-65.
被引量:7
8
侯婷,谷祯.
新农村公共图书馆设计研究[J]
.文化产业,2020,0(1):118-120.
9
陆志明,王雪婷.
浅谈城市品质提升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规划--基于上海经验借鉴的广州市海珠区公共空间规划探索[J]
.价值工程,2021,40(13):7-11.
10
张葳,贾茹.
现代社区空间公共性营造的导向[J]
.中国包装工业,2015,23(3X):135-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徐民.
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以金家坝水产养殖学习共同体为例[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2):194-194.
2
王威,黄培坚.
我国城市高架桥下剩余空间的合理利用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9):72-73.
被引量:3
3
单纯.
牵手[J]
.南风,2000(5):14-14.
4
车丽彬,聂立力,何丹.
长距离高架桥下部空间交通改善方法研究——以二环线武昌段为例[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2):20-23.
被引量:1
5
许瑞,陈丰,蔡泞铃,丁芳芳.
武汉市高架桥下的“灰空间”利用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56-159.
被引量:3
6
尹治军,吕麦霞,刘艳妮.
高架桥下公交场站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0):23-27.
7
朱海鹏,赵殿武.
城市桥下空间利用形式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63-164.
被引量:4
8
赵友平,唐方清.
东风大道高架桥桥型方案研究[J]
.中外公路,2015,35(4):111-115.
9
周海蓉.
上海高架路桥下空间利用、监管问题分析[J]
.市政设施管理,2015,0(4):50-53.
10
宋正江,刘宇涵,李书亭.
寒地公园规划运行和使用需求契合探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16,38(1):25-27.
被引量:2
1
高贺,王鹤.
基于工业遗产景观特征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技术,2015,46(S1):123-126.
被引量:2
2
罗贤吉.
基于空间资源整合与产城相融的新城规划——安达市北湖新区城市设计[J]
.中外建筑,2015,0(3):110-112.
被引量:1
3
龚剑.
中澳科技博物馆的实践与比较[J]
.中国科技纵横,2012(12):183-184.
4
熊朝勇.
城市棕地的更新与再生[J]
.内江科技,2010,31(9):38-38.
被引量:2
5
吕旺实,邵源.
国外小城镇发展经验与借鉴[J]
.小城镇建设,2002,20(1):96-97.
被引量:2
6
谢俊,陈娣,顾亚军,袁梅.
综合加固技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科技情报,2008(2):23-25.
7
张强,张连保,霍欢,李培.
北京财富中心工程钢筋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2008,39(5):332-335.
被引量:1
8
李盛,夏红兵.
混凝土异型结构斜柱的施工和定位[J]
.四川建材,2016,42(2):253-254.
9
华小龙.
IPS联合混凝土撑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
.低温建筑技术,2015,37(5):119-121.
被引量:1
10
吴晓杰,姜绍杰,刘新伟.
香港建筑工业化设计理念与方法[J]
.住宅产业,2016(5):35-38.
北京规划建设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