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自然权利·政治正当性·宪政——西方宪政民主政体的理念脉络探析 被引量:2

Natural Right,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An Inquiry into the Ideal Sources and Paths of Wester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政治哲学角度考察自然权利、政治正当性与宪政三要素的基本涵义及其逻辑关系,意在探析西方宪政民主政体的理念脉络。文章的基本论点是,在西方政治体系中,自然权利理念不仅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政治正当性提供根本依据,更作为宪政民主政体的基本规范为宪政、民主及法治的正当程序奠定基础。 Focusing on the three basic factors - natural right,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deal sources and paths of Western constitutional democra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ts major argument is that 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 has not only provided the fundamental underpinning for political legitimacy between the ruler and the ruled, but, being the basic norm of Western constitutionat democracies,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onstitutionalism, democracy, and the du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作者 张海清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2010年第5期118-132,共15页 Open Times
关键词 自然权利 政治正当性 宪政 natural right, political legitimacy, constitution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莱斯利·阿穆尔.《约翰·洛克与美国宪政》,载于[美]阿兰S罗森鲍姆.《宪政的哲学之维》,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6页.
  • 2刘小枫.《刺猥的温顺》,载刘小枫.《刺猥的温顺:讲演及其相关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 3钱永祥.《为政治寻找理性-(当代政治哲学)中译本前言》,载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页.
  • 4甘阳.《政治哲人斯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载于[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47页.
  • 5杰弗里·赖曼.《宪法、权利和正当性的条件》,阿兰·S·罗森鲍姆编.《宪法的哲学之维》,郑戈、刘茂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73页.
  • 6《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载《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斯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二》,第255页.
  • 7权宁星.《宪法学概论》,转引自王叔文(主编).《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 8张友渔.《宪政论丛》上册,转引自王叔文(主编).《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 9比瑟姆.《通往社会科学的合法性概念》,载《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第96-97页.
  • 10王利、张源.《斯特劳斯所勾勒的韦伯思想肖像》,载许纪霖(主编),刘擎(副主编).《现代性的多元反思》(《知识分子论丛》第7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259页.

二级参考文献15

  • 1[英]阿克顿 侯健/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9页.
  • 2[英]阿克顿 胡传胜译.《自由史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 3[法]盂德斯鸠 张雁生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2页.
  • 4[美]罗伯特·达尔著.《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第1版.第155页.
  • 5罗伯特·达尔.关于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99..
  • 6[美]汉密尔顿等 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52页.
  • 7[英]哈耶克 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32页.
  • 8[英]洛克:《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38页.
  • 9[美]马克斯·法仑德.《美国宪法的制订》,董成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8页.
  • 10[美]阿兰·S罗森鲍姆编.《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刘茂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页.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61

  • 1章永乐.亚历山大的威胁与共和政体的优越性[J].北大法律评论,2011,12(1):132-148. 被引量:3
  • 2冯天瑜.《“革命”“共和”:近代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载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1574-1575页.
  • 3严复.《原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Ⅲ),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46页.
  • 4刘训练.《当代共和主义的复兴?》,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4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5卡农万.《共和主义》,载《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00页.
  • 6林达.《不光荣的“光荣革命”》,《东方早报》2011年6月5日.
  • 7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清议报》第100册,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6337页.
  • 8黄遵宪.《致新民师函丈书》(1902年12月),载于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4页.
  • 9《<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民报》1906年第3期号外.
  • 10冯自由.《“革命”二字之由来》,载冯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