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共引文献8
-
1张祖群.《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评析:中国文化地理场景中的“乡愁”[J].电影评介,2014(8):1-6. 被引量:4
-
2倪伟.农村社会变革的隐痛——论张炜早期小说[J].文学评论,2005(3):61-69. 被引量:13
-
3封旭明.伤痕就是生命的年轮——张炜长篇小说的“救赎”多重奏[J].理论与创作,2007(2):78-81.
-
4全贤淑.史诗般的毁灭与悲凉——当代作家张炜小说《家族》背叛主题的解读及其审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5):83-86.
-
5彭维锋.张炜小说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3):105-113.
-
6闫石.知识分子的叙述——张炜的精神立场[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3):64-68.
-
7姚亮.在反抗放逐中重建精神家园——论《你在高原》的放逐书写[J].写作,2021,41(3):78-85.
-
8房伟.从启蒙思者到自然之子——张炜90年代小说与当代文学史[J].文艺争鸣,2019,0(1):159-16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2
-
1张炜.刺猬歌[J].当代,2007(1):68-219. 被引量:5
-
2陈力强.风情·性格·命运——葛川江系列小说随感[J].当代作家评论,1985(6):7-10. 被引量:2
-
3陈应松.太平狗[J].人民文学,2005(10):9-39. 被引量:10
-
4杨云彦.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EB/OL].www.cpirc.org.cn,2007-08-27.
-
5丁姗姗.乡土莫言,从来没有认同城市[N].北京青年周刊.2006-02-23.
-
6杨扬.都市背景下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N].文汇报,2000-05-15.
-
7西美尔.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8Williams, Raymond. The Country and City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
9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
-
10龚举善,张晓莉.天人合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应对[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8-101. 被引量:4
-
1邹畅,傅可.坚守中国画的民族精神[J].美术大观,2012(8):51-51. 被引量:1
-
2神话的复归[J].当代作家评论,1995(2):125-125.
-
3刘喜萍.论吉本芭娜娜文学的“疗伤”功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75-76. 被引量:6
-
4王闽长.中国传统文化的近距离和远距离[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3):44-44.
-
5孙兴香.李渔的世俗之“趣”[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59-60.
-
6谭晓云.略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8(6):50-54. 被引量:2
-
7静茹.真实地编写人间故事——浅谈《千娇百媚》和《真情实感》的创作[J].安徽新戏,2000(6):77-78.
-
8杨永平,黄小平.当下文学语言的文化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127-128.
-
9黄晓娟.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J].文学评论,2011(2):203-206. 被引量:12
-
10黎荔.中国现代文学女性观之母女关系研究[J].东南学术,2015(6):231-2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