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人性论对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启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也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人们对概念的理解不同而持有不同的人性观念,一种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是善的,即“性善论”;一种观点认为人生来是恶的,即“性恶论”;也有人主张“性无善恶论”“性有善有恶论”。以上这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中,儒家所主张的“性善论”对后世关于“人性”的讨论具有深远的影响,让人们对教育的价值预设充满了对人性的信赖。
作者
唐金玲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7期9-10,12,共3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人性论
情绪调节
课堂
教师
古代思想家
“性恶论”
人性问题
人性观念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黄守刚.
“性善论”的教育学意蕴——一种新哲学范式的解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3):3-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贺照田.学术思想评论,第8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88.
2
段景智,许永锋,李景春.
学生的德性当真能“由内而外地生成”吗?——对檀传宝教授“新性善论”的质疑[J]
.中国高教研究,2002(6):35-3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
1
唐金玲.
儒家人性论对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启示[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0(8):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
1
孔芳;刘海燕.儒道两家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A],2013.
2
郭侃;李媛;曾维希.大学生情绪调节对情绪状态的影响-中庸思维的调节作用[A],2012.
3
孔芳,王丽.
《内经》“以情胜情”的情绪调节思想探析[J]
.淄博师专学报,2010(3):31-3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冯志珣.
儒家文化的情绪调节思想[J]
.魅力中国,2013(29):294-294.
1
曹孟勤.
新人性观与生态伦理——关于生态伦理之哲学基础的重新认识[J]
.学术研究,2003(2):20-24.
被引量:3
2
王亚云.
孟子“人性”观念之历代解释的困惑[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2):138-140.
3
李强华.
批判与超越:康有为人性论思想新解[J]
.兰州学刊,2007(4):17-19.
被引量:1
4
陆俊.
社会工作的“人性”假设[J]
.社会工作,2008(19):62-62.
5
汤忠钢,林小红.
刍议牟宗三的人性观及其若干问题[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10-16.
被引量:1
6
郑虹.
作为主体自我意识的“我”思——对笛卡尔哲学中主体的考察[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5):56-57.
7
陈科华.
孔子人性论新议[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6,20(4):15-17.
8
刘法民.
评莫言文学中的人性观念[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1):93-97.
9
陈婷.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比较研究[J]
.赤子,2015(5Z):346-347.
10
朱珊.
虚拟与“虚拟实在”[J]
.学海,2010(6):83-85.
被引量:1
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