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战后“和解”与中日关系中的“1979年体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平正芳首相推动的对华经济合作所构筑的"1979年体制",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实现战后"和解"的核心内容。"1979年体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于,战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日两国,通过确立《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法律框架,超越战后赔偿这一环节,以日本提供对华经济合作支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方式,共同推进化敌为友、实现"和解"的历史进程。
作者
田庆立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7,共12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战后“和解”
中日关系
1979年体制
分类号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1
安德鲁·瑞格比.《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38页.
2
小菅信子.『戦後和解』,中央公論新社,2005年.
3
http : //www, mofa. go. jp/mofaj/area/taisen/qa/shiryo/.
4
長谷川雄一編.『日本外交のアィデンティティ一』,南窓社.2004年,38-43頁.
5
岡田実.「日中『戦後和解』プロセスと経済協力『1979年体制』をめぐる一考察」,『アジア研究』,第53卷,第2号,2007年4月.
6
五百旗头真.《战后日本政治、外交的三条路线》,http://bic.cass.cn/info/Arcitle_Show_Study_Show.asp?ID.
7
岡田実.『日中関係とODA』.日本僑報社.2008年.
8
国分良成.
“1972年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协调关系之路[J]
.日本学刊,1997(5):45-52.
被引量:15
9
外務省アジア局中国課.「日中経済関係の長期展望」,『世界経済研究』.1979年11月号.
10
横山宏章.『日中の障壁』,サィマル出版会,1994年.6頁.
共引文献
16
1
金熙德.
中日关系“重新定位”问题的探讨[J]
.日本学刊,2007(4):5-18.
被引量:2
2
刘建平.
中日“人民外交”的挫折:过程研究与结构分析[J]
.开放时代,2009(2):75-98.
被引量:3
3
田庆立.
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战略因素分析[J]
.东北亚论坛,2010,19(4):27-33.
被引量:3
4
张崧.
中日关系中的“1972年体制”之路[J]
.沧桑,2010(4):148-149.
被引量:1
5
田庆立.
中日复交以来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J]
.日本学刊,2012(4):123-137.
被引量:1
6
杨栋梁.
直面拐点:历史视野下中日关系的演进与现实思考[J]
.日本学刊,2012(6):20-35.
被引量:4
7
刘卫东.
美国对美日之间历史认识问题的应对[J]
.当代亚太,2014(5):76-94.
被引量:4
8
高兰.
突破“72年体制” 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框架下的新型中日关系[J]
.国际观察,2015(1):87-98.
被引量:5
9
李尧星.
“1972年体制”对岛争的处理与当前的困境[J]
.日本研究,2015,0(3):16-22.
被引量:1
10
杨栋梁.
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变化与对策[J]
.东北亚学刊,2012(4):3-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4
1
李臻,徐显芬.
中日“历史问题”缘起的美国因素——以对日占领体制及思想文化改造为中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9-144.
被引量:1
2
张香山.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J]
.日本学刊,1998(1):34-51.
被引量:38
3
胡庆亮.
从法德和解看中日关系的发展——一种文化心理学角度的解析[J]
.东南亚研究,2005(4):45-50.
被引量:4
4
邢爱芬,李天志.
战争赔偿与民间赔偿——兼论日军遗华化学武器诉讼案及其前景[J]
.国际论坛,2007,9(1):57-62.
被引量:5
5
袁成毅.
国际法视野中的战争赔偿及历史演变[J]
.浙江社会科学,2007(3):147-152.
被引量:11
6
岳伟.
战后鲁尔问题与西欧早期一体化[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342-346.
被引量:3
7
吴澄秋.
东亚结构变迁与中日关系:权力转移理论视角[J]
.当代亚太,2009(1):68-90.
被引量:12
8
高兰.
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和解——法德模式与中日模式探究[J]
.史林,2010(3):162-169.
被引量:2
9
黄凤志,逄爱成.
德法和解历史对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借鉴与思考[J]
.东北亚论坛,2010,19(5):11-21.
被引量:10
10
张健.
萨尔问题的解决与西欧早期一体化[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1):32-3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门洪华,谭帅.
中日和解之路的探索[J]
.日本学刊,2023(2):1-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志民.
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与中日关系[J]
.日本学刊,2024(2):120-144.
1
陈向阳.
二战后欧亚和解的反差与反思[J]
.瞭望,2015,0(34):6-6.
2
几代努力缔结中日友好[J]
.新世纪周刊,2009(9):44-47.
3
田中角荣访沪19小时[J]
.福建党史月刊,2014(11):34-34.
4
张文木.
日本必须明确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J]
.看世界,2009(7):28-29.
5
赵聆实.
论日本对中国的战后赔偿问题[J]
.博物馆研究,2000(2):25-32.
6
胡锦涛主席关于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J]
.信息导刊,2005(17):23-23.
7
徐敦信.
在新形势下谋求新的共同利益[J]
.日本学刊,2002(6):28-31.
8
李力谦.
日本不应忘记历史责任[J]
.中国律师,2007(9):51-53.
9
郭永虎.
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9(5):107-114.
10
陶永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始末[J]
.领导文萃,2008(24):104-108.
日本学刊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