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3,共5页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9
-
1卢希悦.“国兴科教”才能“科教兴国”——对“科教兴国”战略实现途径及对策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3(5):4-10. 被引量:5
-
2胡志坚,王宏广.科教兴国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一论科教兴国[J].中国软科学,1995(8):24-28. 被引量:5
-
3何保山 顾纪瑞 等.中国技术转移和技术进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
4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2.
-
5陈凡.技术社会化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
6[日]丸山伸朗.中国工业化与产业技术进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2、570、570页.
-
8基础科研投入低的四大原因[N]光明日报,2000.
-
9陈凡,刘玉劲.关于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能力的测度与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12(5):30-39. 被引量:5
-
1胡少维.关于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发展,2001(12):40-42.
-
2王宝庆.国民素质、政府行为、经济体制与会计信息[J].广西会计,2000(7):8-10. 被引量:4
-
3袁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民素质[J].管理现代化,1998,18(6):4-5. 被引量:1
-
4田一苇.公共资源、文化和国民素质[J].教师博览(中旬刊),2015,0(10):52-54.
-
5陈继中.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J].乡镇企业之家,2001(12):10-10.
-
6丰谷.北京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2002(8):12-13.
-
7江永红,高春津,岳朝龙.安徽省国民素质及人才状况的分析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1):36-41.
-
8解思忠,胡若隐.国民素质是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J].政治课教学,2003(1):4-4.
-
9鄂华.商誉会计国际比较研究[J].现代会计,2003(1):39-41.
-
10任倩.浅谈企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59-6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