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孔子的人性观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传统上人们对孔子人性思想的论述往往从善恶的角度立说。其实,孔子并没有明言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认为人性应当是"仁",应该朝着"仁"的方向去塑造。与其说孔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毋宁说是具有引人向善意义的人性观。孔子提倡用"诗"、"礼"、"乐"涵养和塑造人性,以实现自然人性向道德人性的转化。
作者
郭海燕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4,共7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孔子
人性
仁
礼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页.
2
李学勤.
试说郭店简《成之闻之》两章[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4):457-460.
被引量:16
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
刘宝楠.《论语正义》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65页.
5
赵明.《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第124页.
共引文献
25
1
罗运环.
李学勤先生与楚文化研究[J]
.出土文献,2020(2):139-149.
2
马士远.
出土文献称说《书》及其篇名现象考论[J]
.齐鲁学刊,2007(3):18-21.
3
桂胜,刘益梅.
周秦中国社会思想早熟的成因探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2):282-286.
4
陈斯鹏.
上博馆藏楚简文字考释四则[J]
.江汉考古,2008(2):122-128.
被引量:1
5
马小朝.
论中西悲剧精神的内心冲突[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52-58.
被引量:1
6
蒙培元.
儒学的核心价值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9(8):213-218.
被引量:11
7
翁世晖.
汉代儒学对汉画像舞蹈图像构成的影响[J]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6):116-119.
8
郑小九.
论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J]
.广东社会科学,2011(3):72-77.
9
殷慧.
宋儒以理释礼的思想历程及其困境[J]
.中国哲学史,2013(2):75-81.
被引量:8
10
张凯.
经今古文之争与国难之际儒学走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3):103-1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8
1
周文霞.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基础──人性假设[J]
.南开管理评论,1999,2(5):14-16.
被引量:40
2
陈卫平.
“仁”和“礼”的紧张─—论孔子的人道原则[J]
.学术界,1996(2):28-31.
被引量:5
3
李伟言,柳海民.
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4-152.
被引量:24
4
商国君.
先秦儒家人性论辨析[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9-63.
被引量:9
5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1985.
6
赵纪彬.论语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7
杜维明.道学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
8
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弟子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9
颜炳罡.论孔子的仁礼舍一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2-59.
10
胡丽君.
儒家思想对韩国德育的影响及借鉴[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8):266-26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张喜英.
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52-154.
2
张喜英.
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论对道德教育的意义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253-254.
被引量:1
3
周春兰.
论孔子师道尊严思想和师生平等观的矛盾统一[J]
.教育探索,2014(7):1-3.
被引量:3
4
巩见刚.
儒家人性假设及其对儒家管理学建构的影响研究[J]
.管子学刊,2016(4):79-83.
被引量:2
5
马红超.
和谐美:毕达哥拉斯和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辨析[J]
.王学研究,2016(1):296-30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刘昱.
从孟子性善论到董仲舒人性三品说的思想转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11.
被引量:1
2
左红梅.
流动的师生关系——中国师生关系演变的历程[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1):23-28.
被引量:7
3
郝晨晨.
孔子师道精神对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启示[J]
.河南教育(幼教),2020(12):32-35.
4
胡海波,姜浩天.
“第二个结合”下的管理学新文科建设模式--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3(4):27-40.
被引量:1
5
时雨晴.
文化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实现路径[J]
.云南社会科学,2024(2):119-126.
被引量:5
6
杜旖旎,肖菊梅.
审美视域下的孔子师生观探究[J]
.今古文创,2024(25):66-68.
1
李全胜.
“道德”人性的终结与法治思想的产生——韩非子管理哲学探微[J]
.广西社会科学,2005(4):34-36.
2
陈鸿.
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J]
.传承,2012(11):55-57.
3
刘卫东.
我错了[J]
.中国天主教,2003(1):41-41.
4
常国良,李勉媛.
“性相近,习相近”——心理学视野下孔子的人性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1):70-72.
5
李全胜.
“道德”人性的终结与法制思想的产生--韩非子管理哲学探微[J]
.江汉论坛,2008(4):97-99.
被引量:1
6
魏义霞.
论孔子学说中的主体意识[J]
.求是学刊,1997,24(4):29-32.
被引量:1
7
李栋.
如何看待旧约先知和他们的“预言”[J]
.金陵神学志,2006,0(1):138-148.
被引量:1
8
周耿,张松辉.
论《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是对老子道、物二元论的解释[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49-54.
被引量:6
9
傅建世.
哲学的方法与“类哲学”[J]
.东北史地,1997,0(4):26-27.
10
李夫生.
论“道”与“逻各斯”之“异”[J]
.中州学刊,2005(4):154-156.
被引量:1
孔子研究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