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晚茬小麦生育特点及高产技术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安徽省晚茬小麦低产现状,详细分析了晚茬小麦生育特点及产量形成特点,提出了提高晚茬小麦单产的高产技术对策是在选用耐迟播又早熟、春发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的基本上,做到增施肥料,以肥补晚;提高种子质量,适当加大播种量,以种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以好补晚。
作者
魏凤珍
李金才
程雅飞
李家起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淮南市潘集区种子公司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晚茬小麦
小麦
生育特点
高产技术
对策
栽培
分类号
S512.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2
1
李金才,魏凤珍.
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技术对策[J]
.作物杂志,1997(3):27-28.
被引量:1
2
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1994年
同被引文献
59
1
束林华,朱新开,陶红娟,曹帆,王龙俊,郭文善.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2):37-41.
被引量:23
2
赵淑章,季书勤,王绍中,吕凤荣,郭冠军.
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57-59.
被引量:22
3
姚金保,杨学明,马鸿翔,张平平,姚国才,张鹏,任丽娟.
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宁麦1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727-730.
被引量:20
4
丛新军,吴科,钱兆国,孙宪印,沙英,王超.
超高产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泰山21号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4):16-18.
被引量:24
5
吴九林,彭长青,林昌明.
播期和密度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3):36-38.
被引量:51
6
郭天财,王书丽,王晨阳,张慧琴,方保停.
种植密度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3):63-66.
被引量:21
7
赵万春,高翔,董剑.
氮肥对杂交小麦组织氮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4):475-478.
被引量:4
8
崔振岭,石立委,徐久飞,李俊良,张福锁,陈新平.
氮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表观损失的影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71-2075.
被引量:90
9
朱统泉,袁永刚,曹建成,赵立尚,蔡春荣,李栋业.
不同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群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1):150-152.
被引量:56
10
鞠正春,于振文.
追施氮肥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3):395-398.
被引量:62
引证文献
3
1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魏凤珍,王成雨,郅胜军.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周麦18碳氮转运、籽粒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10):23-27.
被引量:13
2
张耀兰,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华伟.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160-164.
被引量:25
3
张巧凤,陈明堂,付必胜,吴小有,张树斌,蔡士宾,吴纪中.
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6):123-1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张耀兰,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李华伟.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160-164.
被引量:25
2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晚播条件下周麦22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4):34-35.
被引量:2
3
李东升,戎全虎,温明星,曲朝喜,蔡金华,陈爱大.
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耐迟播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5):996-1000.
被引量:22
4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71-77.
被引量:23
5
王佳,季俊华,韩沙沙,郭启高.
‘周麦18’幼苗对涝胁迫的生理响应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578-581.
6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蔡海涛,李玮,陈欢.
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4,29(2):204-207.
被引量:34
7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蔡金华.
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群体质量、产量和加工品质的调控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4):528-534.
被引量:6
8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5):93-99.
被引量:25
9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陈金华,李玮,张向前,赵竹,肖扬书.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品种调整趋势分析[J]
.农学学报,2014,4(9):1-5.
被引量:3
10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李玮,陈欢,张向前.
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分析及抗晚播品种筛选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17-21.
被引量:3
1
刘圣法.
浅谈如何施用小麦种肥[J]
.现代农村科技,2009(19):38-38.
2
孙永莲,徐加健,刘琴.
晚茬小麦成因、生育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4(5):59-59.
3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新村传媒,2013(10):28-28.
4
高勤,王秀琴.
晚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1997,16(10):10-10.
5
黄东素,苏焕喜.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0(6):42-43.
被引量:3
6
迟爱民.
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0(10):6-7.
7
王璐.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文房四宝,2013(5):254-254.
8
张改梅,朱丽敬.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4(7):73-74.
9
李庆文.
泗县晚茬小麦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09,26(12):15-15.
被引量:7
10
实用资讯[J]
.农民文摘,2011(12):60-61.
安徽农业科学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