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及不同可溶性纳米硒化镉(CdSe)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给药的粒径大小和可溶性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CdSeⅠ(2~3nm),CdSeⅡ(5~6nm),CdSeⅢ(7~8nm),CdSeⅣ(2~3nm可溶)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染毒(40mg/kg)后于第1、15和45分钟,第3、10和24小时分别尾静脉采血。处死后取其肝、肾、睾丸。血液和脏器经消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各组镉元素含量。结果染毒后血中镉元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血中镉元素浓度与4种纳米硒化镉在肝、肾、睾丸中的分布均存在以下关系:CdSeⅠ>CdSeⅡ>CdSeⅢ>CdSeⅣ>对照组。CdSeⅣ代谢速度最快,而CdSeⅠ和CdSeⅡ代谢速度最慢。结论纳米硒化镉在体内的代谢为一级二室模型。纳米硒化镉粒径、可溶性越小,其在血液和脏器中的代谢越慢。
出处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Journal of Toxi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