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岭南外感热病的几个特点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岭南地处亚热带,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人群体质均对该地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使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在治疗上也就有异于其他地区,笔者认为清透、宣畅、化湿法在其中占有相当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作者
郭姣
赖远征
机构地区
广东药学院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外感热病
特点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4
1
彭胜权,李迎敏,林培政,史志云.
岭南温病研究[J]
.新中医,1997,29(10):2-4.
被引量:21
2
张明亚.-[J].辽宁中医杂志,1990,(12):3-3.
3
钟嘉熙.-[J].新中医,1994,26(3):4-4.
4
丁学屏.-[J].中医杂志,1993,34(5):276-276.
共引文献
20
1
高振和,刘冬松,黄炜.
肠炎1号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96例[J]
.黑龙江中医药,2004,33(6):14-16.
被引量:1
2
王云飞,吴焕林.
邓铁涛教授与岭南医学[J]
.新中医,2007,39(6):92-93.
被引量:37
3
刘成丽,杨智辉,肖莹,王伟彪.
试论岭南医学的地域性特色[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58-60.
被引量:23
4
刘穗宁,烟建华.
香港生态环境与港人外湿证特点的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521-1523.
5
范志勇,钟志峰,冯海军,黄伟昌,关德斌.
查和萍主任医师治疗筋伤病经验[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0,17(3):35-36.
被引量:5
6
余惠爱,张志海.
金黄散外敷配合推拿治疗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11):74-75.
被引量:3
7
林兴栋,吴宣富,张敏,皮立宏,吴智兵,杨德福,于征淼,葛文华,陈银环,刘亚敏,钟嘉熙.
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82例[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2):2659-2662.
被引量:1
8
毛倩茹,张宏考.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分布地域特征[J]
.河南中医,2011,31(4):430-432.
被引量:12
9
刘成丽,杨智辉,刘小斌,邱仕君.
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用药特点[J]
.新中医,2012,44(5):124-125.
被引量:4
10
曾艺文.
浅议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及“湿热疫毒”的治疗[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05-110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9
1
王乐平,蒋之昂.
“治中焦如衡”与湿热证治浅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96-97.
被引量:5
2
王侃,秦霖.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93-96.
被引量:15
3
彭胜权.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36-339.
被引量:16
4
劳绍贤,陈更新.
脾胃湿热证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61-364.
被引量:5
5
劳绍贤,周正,林文良,陈更新,黄志新,欧阳宏.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65-368.
被引量:36
6
周正,劳绍贤,黄志新,黄烈平,张向菊,匡忠生,胡斌.
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探讨脾胃湿热证的机理[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5):369-372.
被引量:14
7
任存霞.
试论《伤寒论》和温病学对湿邪的论治[J]
.光明中医,2004,19(4):10-11.
被引量:6
8
邱仕君.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学术思想评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24-26.
被引量:3
9
罗永佳.
罗广荫老中医治痹证经验简介[J]
.新中医,1993,25(3):5-7.
被引量:3
10
张正昭.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1):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李赛美,林培政.
岭南温病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329-333.
被引量:3
2
王志高,李赛美.
湿热证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6,19(9):4-7.
被引量:8
3
刘成丽,杨智辉,肖莹,王伟彪.
试论岭南医学的地域性特色[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58-60.
被引量:23
4
刘成丽,杨智辉,刘小斌,邱仕君.
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用药特点[J]
.新中医,2012,44(5):124-12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周泉,周北云,李稚.
广东省各地区人群腰臀比特点:与全国常模比较及地区间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2):6410-6413.
被引量:3
2
郭红.
近十年温病文献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08,28(3):83-85.
被引量:1
3
曹长峰,刘庆阳.
糖尿病从湿热论治临证体会[J]
.河南中医,2008,28(9):50-50.
被引量:11
4
唐芸,王洪琦.
广东地区湿热证候易感性成因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09,15(3):14-16.
被引量:28
5
黄李平,吕军影,阙铁生,黄耀全,严明.
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2):232-234.
被引量:3
6
莫润田,曾勇,苏济深,王树标.
三仁汤对“欲病”人群症状改善情况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44-545.
7
郭广林,何景静,吴美凤.
探讨60例老年性消化不良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3):167-167.
被引量:6
8
成杰辉,颜彦,吴芷兴,曾永红,熊静.
珠海地区2842例居民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
.新中医,2013,45(1):46-49.
被引量:16
9
张晨光,封光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李月廷.
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舌苔的影响及临床观察[J]
.医学综述,2012,18(24):4254-4255.
被引量:5
10
孙玥,刘健.
不同地域痹证中医药治疗特色[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1):3-6.
被引量:11
1
谭开基,陈锐深.
岭南肝癌的发病特点及辨证论治[J]
.新中医,1999,31(8):25-25.
被引量:5
2
彭胜权.
岭南温病学说形成和研究现状[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4):230-232.
被引量:6
3
胡聪,吴广平.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9):62-63.
4
李华锋,刘月婵,陈小忆.
浅谈岭南地区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2,43(4):10-11.
被引量:1
5
吕英.
甘温除热法治疗小儿气虚发热[J]
.内蒙古中医药,1999,18(S1):41-41.
被引量:2
6
吴志光,陈永锋,冯劲立.
中药内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外感咳嗽150例[J]
.光明中医,2016,31(16):2315-2317.
被引量:3
7
胡玲,郑晓凤,鄢雪辉,梁嘉恺,劳绍贤.
泻黄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口疮35例[J]
.新中医,2009,41(3):73-74.
被引量:9
8
陈瑞芳.
三因制宜在岭南膏方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4):149-150.
被引量:6
9
李功营,唐洪梅,丘振文,黄月纯,张映娜.
岭南常用中药木豆叶中牡荆苷的HPLC含量测定[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6):474-476.
被引量:9
10
吕雄,唐慧,毕建璐,莫伟,江丹,黄菲,唐海欣.
布渣叶的运用探微[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8):74-76.
被引量:1
中医药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