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化精神——评李洪华著《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被引量:1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8
-
1赵红臣.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J].时代文学,2009(10):43-43. 被引量:6
-
2范斌.从体育文学看体育与文学的关系[J].时代文学,2009(18):52-53. 被引量:8
-
3司甘旦,彭金城.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异同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326-327. 被引量:5
-
4霍小虎.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学的发展现状[J].大家,2010(2):52-52. 被引量:4
-
5辛建华.解读古代应用文文学泛化现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6):31-33. 被引量:3
-
6孙永泰.体育文学论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78-181. 被引量:7
-
7李娜.体育与文学的辩证关系及其互融性发展趋势[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218-219. 被引量:11
-
8赵鹏宇.浅谈体育文学与大众体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5):223-224. 被引量:2
-
1刘晶晶.韦勒克理论研究中的隐喻和神话[J].品牌,2014(1):77-78.
-
2李伯勇.盘桓于赣鄱大地的新生代书写——李洪华文学评论集《古典韵致与现代焦虑的变奏》读札[J].创作评谭,2015(6):58-62.
-
3龚觅.知识形态与文化关怀——对文学科学的一种理论反思[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91-96.
-
4肖画.论哈金的语言意识[J].文学评论丛刊,2016,0(1):41-51.
-
5于施洋.试论巴耶霍诗歌中的“客体化”趋势[J].外国文学,2012(1):34-41.
-
6尹领巧.谈文学“内部研究”中存在的知识困境[J].飞天,2010(14):16-17.
-
7周维东.“文学性”的偏至与文学内、外部研究的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31-35. 被引量:2
-
8王小强.谈当前“文化诗学”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不同旨趣[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3):81-84. 被引量:2
-
9何燕李.丛林深处绞缠的反本质主义与本质主义群像——盖茨的非裔文学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3(4):203-210. 被引量:1
-
10张清芳.张旭东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谈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8):9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