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历史”观视阈中的鲁迅:贡献和局限——兼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大历史"观的视角、理念和方法来审视鲁迅,也就是要把鲁迅置于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社会,乃至整个文明转型的特定境遇中来进行认识、把握,审视他的精神、思想和人格,以及他的创造性的文化实践及其价值意义,确立他在中国文化的转型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所产生的特定的历史局限性。
作者
黄健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3,共5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大历史”观
鲁迅
贡献与局限
分类号
I210.9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第1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6页.
3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第51、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孙立坚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0页.
5
鲁迅.《坟·人之历史》,《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6
鲁迅.《热风·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7页.
7
鲁迅.《热风·四十》,《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23页.
8
[美]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J].21世纪(香港),1999,.
9
鲁迅.《热风·三十八》.《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0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1919.
共引文献
64
1
黄修己.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文学评论,2004(5):5-13.
被引量:20
2
王嘉良.
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3
危磊.
“大团圆” 审美心理成因新探[J]
.文学评论,2002(3):153-159.
被引量:12
4
高亚森.
梁启超早期编辑活动对中国青少年的启蒙价值[J]
.南京社会科学,2004(12):54-61.
5
袁盛勇.
论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上)[J]
.鲁迅研究月刊,2000(9):4-12.
被引量:5
6
旷新年.
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J]
.文学评论,2000(4):5-17.
被引量:19
7
李玉明.
论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J]
.江汉论坛,2005(1):133-135.
被引量:1
8
高旭东.
论中西文化合璧的新文学传统——兼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2(2):143-146.
被引量:2
9
曾振宇.
“符号化的孔子”与“历史的孔子”——以吴虞批孔为中心的讨论[J]
.孔子研究,2005(4):67-79.
10
姜异新.
20世纪中国文学参与文化启蒙的策略演进[J]
.文艺理论研究,2006(1):2-1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
1
钱穆;弁言.国学概论[M]{H}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苏光文.
重读鲁迅“骂孔子”[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3):91-94.
被引量:2
3
曹禧修,邹宇峰.
论鲁迅传统文化批判基点[J]
.天津社会科学,2010(4):95-98.
被引量:1
4
杨义.
“抉心自食”的文化观:鲁迅论先秦诸子[J]
.理论学刊,2011(11):85-88.
被引量:1
5
何希凡.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4):114-11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杏字,黄兴华.
我看“国学热”[J]
.北方文学(下),2013(6):218-218.
1
王志耕.
与大历史的“一个人的战争”——再论《静静的顿河》[J]
.外国文学评论,2012(4):138-149.
被引量:5
2
刘心武.
勇对平淡,创造实绩[J]
.党员生活(湖北),2012(2):55-55.
3
刘心武.
勇对平淡[J]
.满分阅读(初中版),2011(7):69-70.
4
刘心武.
勇对平淡[J]
.金秋,2011(8):1-1.
5
刘富华,木涵.
胡适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与局限性[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4):51-54.
6
刘俐俐.
大历史观与历史文化散文的价值[J]
.当代作家评论,2010(2):119-124.
被引量:1
7
刘芳坤,张文东.
从张爱玲到王安忆:服饰描写中的历史观[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4):112-118.
被引量:9
8
张胜友.
用大历史观观照中国文艺[J]
.中国政协,2016(24):67-67.
9
李帮.
大历史观视阈下的唐代咏史诗[J]
.中国研究生,2015,0(11):34-38.
10
周圣弘.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贡献与局限[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1):55-5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