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本质特性与典范形态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般认为,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样式"。[1]这一界定,主要是从人们展开思维活动的具体样式出发来理解思维方式的,但没有明确指出思维对象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思维方式的差异。
作者
刘湘溶
罗常军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出处
《湖湘论坛》
2010年第3期5-7,共3页
Huxiang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78ZD020]子课题“推进思维方式生态化”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思维方式
本质特性
生态化
价值
形态
认识方式
相对稳定
思维活动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6
1
李爱年,彭本利.
环境权应成为环境法体系的重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78-83.
被引量:11
2
张浩.
宗教幻想是原始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产物[J]
.山东社会科学,1992(2):81-84.
被引量:3
3
张建伟.
论环境信息公开[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29-32.
被引量:23
4
王利平.
文化适应对二语学习的作用机制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1):123-125.
被引量: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译者前言”第5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3,676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207-208,579,56-5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引证文献
7
1
刘卫平.
论思维问题的内涵、特性及其功能[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120-123.
2
李爱年,肖爱.
论生态文明建设守法主体的“生态化”[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4):103-109.
被引量:4
3
张青兰.
返自然之魅:生态风险的形成及其解构[J]
.现代哲学,2015,0(6):18-22.
4
刘秦民.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式转换[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1-55.
被引量:1
5
江丽丽,韩斌.
工程思维: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新路向[J]
.江苏教育研究,2020,0(3):67-69.
被引量:2
6
田娜娜.
浅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休克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J]
.海外英语,2020(15):70-71.
7
彭继红,吴清松.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原始生态思维初探[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2):136-14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爱年,刘翱.
立法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结构调整[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37(4):25-29.
被引量:4
2
罗莉娅,杨旖.
生态文明视阈下我国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探析[J]
.现代营销(下),2016(10):163-163.
3
茹秀芳,肖化,张军朋,李丰果.
物的返归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89-95.
被引量:4
4
肖爱.
生态守法论——以环境法治的时代转型为指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2):48-56.
被引量:20
5
郭武,张翰林.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补偿的适用甄别——以流域生态保护为视角[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5):151-160.
被引量:8
6
江丽丽.
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实践[J]
.职业,2021(18):71-73.
7
江丽丽.
培养学生工程思维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以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2022(27):20-24.
被引量:1
1
赵海妹.
从宗教信仰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21-321.
2
吴嘉伦.
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研究[J]
.同行,2016,0(11):439-439.
3
程宗璋.
从理性到理解——兼评庄惠濠梁之辩[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1999,7(2):24-29.
4
杨劼.
“中庸”与“中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差异[J]
.理论界,2016(7):98-103.
被引量:3
5
沈联涛.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J]
.新世纪周刊,2010(5):60-60.
6
严绚叶.
从“道”看中日两国思维方式的差异[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S1):25-26.
7
吴正勇,欧阳曙.
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真理与方法》解读[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40-43.
8
敬南菲.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1-32.
被引量:23
9
邵光学.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展望[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93.
被引量:11
10
魏义霞.
中国古代与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4):7-13.
湖湘论坛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