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思穷天地有形外——《莫斯科-佩图什基》读后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刚读了开头我就强烈意识到:自己幸运地碰到了一本好书。记得有人似乎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判别一首诗是否好诗,就看读了以后是否浑身发冷或发热。这是用生理反应作判别标准,似乎并不可取。然而我对这本书却的确有些生理反应的意思:我甚至怀着美食家的私心不舍得大快朵颐、囫囵吞枣而不辨其味,而是非常罕见地耐下心来慢慢咀嚼,一块块把它放在齿间颊隙,细细品尝,缓缓品味。我其实是在把作品仔细译完后,才开始正式写作这篇文章的。
作者 牧野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6,共5页 Russian Literature & Art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最新发展"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7JJD75107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伊·谢·斯科罗潘诺娃: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新哲学、新语言[M],圣彼得堡,涅瓦空间,2002年.
  • 2“文学文本:研究问题与方法”第三届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特维尔,2000年.
  • 320世纪俄罗斯文学(1950—1990年间)第二卷[C],莫斯科,“学院”出版中心,2008年.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