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受众角色嬗变及新时期电视受众收视需求分析
被引量:9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3,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6
1 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1-6. 被引量:109
2 张晓彤.《胡锦涛时代观五大主张》[J].晾望新闻周刊,2009,.
3 王晨.《亚洲新闻联盟2010年年会上的讲话》,中国新闻网.
4 蔡武.《2010全国文化厅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经济网.
5 唐建军.《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光明日报》,2010年1月5日.
6 蔡武.《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讲话》,新浪网.
二级参考文献17
1 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 .当代电影,2001(3):88-91. 被引量:27
2 胡智锋,顾亚奇.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3-25. 被引量:29
3 彭吉象,杨乘虎.中国电视频道化生存的理论构想及其营销策略——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吉象教授[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83-87. 被引量:4
4 黄升民.“媒介产业化”十年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1):101-107. 被引量:32
5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第20页,第11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腾守尧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7 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在第11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1983年3月31至4月10日)上的报告《立志改革,发挥优势,努力开创中国广播电视新局面》.
8 朱羽君.《对电视的生命感悟-朱羽君自选集》[J].中国电视,1994,.
9 Horace Newcomb.《Encyclopedia of TV》 (the fist edition) , Published by Routlege, 1997.
10 胡智锋,周建新.《娱乐选秀热忧思》,《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2日.
共引文献108
1 孟雪,张国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外传播的的方向与进路[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2):135-147.
2 涂凌波,边歌.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视野下广播电视学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19-37. 被引量:4
3 张灿荣.网络时代的“后春晚”蜕变[J] .科技传播,2021,13(19):134-138.
4 李弋,沈晓灵.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代意义挖掘与大国形象建构[J] .北方传媒研究,2022(1):56-59.
5 陈力丹.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9,31(1):5-10. 被引量:8
6 付彦军.电视传播的“兴趣危机”与“信任危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5):152-153. 被引量:2
7 胡智锋,王锟,张欣,靳颖,汪玲.2008年电视热点问题研究之分析[J] .当代电影,2009(4):40-48.
8 尤红.论电视媒体舆论引导的着力点[J] .当代传播,2009(4):110-112. 被引量:2
9 胡智锋,李继东.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东岳论丛,2010,31(1):5-14. 被引量:10
10 曾学远.受众接收方式与电视的独家竞争优势[J] .声屏世界,2010(1):56-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7
1 陈明玥.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对策探讨[J] .新闻界,2011(1):6-7. 被引量:3
2 胡正荣.看不见的虚构物──论电视的受众[J] .世界电影,1996,0(3):50-70. 被引量:10
3 陈晓霞.浅谈病毒式营销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启示[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30-431. 被引量:1
4 陈楚.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意产业赢利模式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3):68-71. 被引量:27
5 王岩玲.融合新媒体:电视节目的未来[J] .青年记者,2007(10):67-68. 被引量:7
6 萧盈盈.中国综艺节目的观念变迁及文化批判[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16-18. 被引量:6
7 D.Morley,Family Television, Londqn;Comedia, 1986.
8 March 2011, Th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An Annual Report on American Journalism 2011, by Tom Rosenstiel and Amy Mitchell. http:// stateofthemedia.org/.
9 White, David Manning. (1964). "The "Gatekeeper': 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In: Lewis A. Dexter/David M. White (Hrsg,): People, Society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London S. 160 - 172.
10 北青网:互联网原创节目登电视台新媒体展开战略合作,2010年8月26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8847537.
引证文献9
1 徐琦.从收视环境的变化看综艺节目的应对[J] .新闻世界,2010(11):169-170.
2 王鸳珍.大众传媒的传播盲点:国民海洋观教育[J] .声屏世界,2011(8):8-10. 被引量:6
3 王勇兵.浅析电视受众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以电视剧《男人帮》为例[J] .大观周刊,2012(21):7-8.
4 江涛.从“微博热”看媒体与社会互动——从央视《一年又一年》说起[J] .新闻前哨,2012(6):19-21.
5 沈学文.基于互联价值网络模型的电视节目共赢机制研究[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2(1):117-121.
6 秦媛.数字化语境下电视文化的变迁与重构[J]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X):211-212.
7 韩金杰.探析电视受众身份和收视行为的演变[J] .传媒论坛,2019,0(14):71-71.
8 徐婧.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概述[J] .现代视听,2011,0(10):12-17. 被引量:1
9 姜新,吴明志.浅谈它们为什么这样红:看综艺节目的营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3):139-140.
二级引证文献7
1 张超,胡静,徐强强.浅析地理视野下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历史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5):19-23. 被引量:1
2 肖静.传媒产业的跨媒体跨行业融合——以东方风行为例[J] .群文天地,2012(8):254-255.
3 李思屈,郑宇.论现代海洋媒介传播体系的构建——以提升浙江媒介海洋传播力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0):41-45. 被引量:4
4 王文权.中国海洋文化全球传播的定位策略[J] .当代传播,2015(2):108-110. 被引量:3
5 李林容,张继婷.我国电视与现代海洋意识的构建[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17(4):50-55.
6 卢玥.“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洋文化宣传特点及路径探索[J] .经贸实践,2018(5X):32-33.
7 赵文雯.“海洋强国梦”愿景下我国地方媒体海洋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湛江日报》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8,9(14):11-12. 被引量:1
1 金玉琢.未来传播效果发展趋势瞻望[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8):144-144. 被引量:1
2 张雨蒹.新时代媒体人的角色转换——对“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J] .新闻世界,2013(11):230-231. 被引量:2
3 中国网络媒体从“草根”走向“主流”[J] .新闻实践,2010(8):65-65.
4 杨舒丹.网络媒体编辑把关角色嬗变[J] .新闻知识,2011(4):66-67. 被引量:11
5 芦珊珊.角色嬗变环境下视频网站的经营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2014(6):56-58.
6 杨晓强,廖俊清.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嬗变[J] .新闻世界,2010(12):146-147. 被引量:2
7 刘再丽.论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与角色嬗变[J] .视听,2015,0(7):132-133. 被引量:3
8 叶琼丰.“受众”的角色嬗变──网络社会“信息消费者”探析[J] .新疆新闻界,1998(5):30-32.
9 余袁媛.商业环境下主持人的角色嬗变[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3):133-134.
10 刘浩平.地方报广告人角色嬗变[J] .中国报业,2003,0(9):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