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英文化融合研究——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唐朝的景教、元代教廷使节的东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近代新教的输入等四个历史时期,它与中国本土的社会与文化互相沟通、适应,最终实现了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作者
李艳
机构地区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SJKY200708)
关键词
基督教
儒家思想
耶稣
孔子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董小川.美国文化与美国基督新教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8.
同被引文献
28
1
颜白瑜.
试论基督教入闽传教策略的演变过程[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19-20.
被引量:2
2
虞恕.
“入华”与“融华”──比较景教与佛教东渐来华的不同遭遇[J]
.宗教学研究,2002(1):120-123.
被引量:1
3
吕厚轩,张伟.
清末基督教在华传教策略改变述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6):34-38.
被引量:2
4
聂资鲁.
百余年来美国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0(3):255-296.
被引量:5
5
刘丽敏.
晚清教民研究述略[J]
.清史研究,2005(2):109-117.
被引量:1
6
王明伦,选编.反洋教书文揭帖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4:327.
7
裔昭印.基督教和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4).
8
赖品超.佛耶对话:近代佛教和基督的对话[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9
龚道运.近世儒教与基督教的接触[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
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EB/OL][2012 -08 -22 ]. http ://www. cnki. net/kcms/detail/detail. aspx. filename = 2006103114. nh&dbcode = CMFD&dbname = CMFD2007.
引证文献
3
1
盛亚军.
20世纪初基督教在华传教政策的转变[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5):79-83.
2
李从如.
中西茶文化差异在高职特色茶学专业建设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16,38(9):279-280.
3
邵志军.
跨文化教学视角下中英茶礼仪差异对比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11):270-271.
1
赵喜惠.
唐朝与罗马的艺术交流[J]
.唐都学刊,2013,29(1):40-42.
被引量:1
2
QQ日记[J]
.精武,2006(6):62-62.
3
王刚.
略谈中国古代接纳佛教的文化因素[J]
.华夏文化,2000(3):25-26.
4
赵蕊.
谭云山文化传播经历的启示[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7):138-139.
5
付玉辉.
言论集纳[J]
.对外传播,2013(5):63-63.
6
喇浩钊.
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24(1):122-122.
7
吴周卫.
穿越时空的大秦[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3):115-115.
8
王珺,肖占鹏.
试论景教初传时期的传教策略及其影响——基于文化传播的视角[J]
.文学与文化,2016(4):91-97.
9
乔彦娜.
利玛窦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J]
.兰台世界(上旬),2013(4):15-17.
10
张云霞.
解读中美文化对比下的语言翻译及表达[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0):126-127.
被引量: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