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存在的瞬间——《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形象的海德格尔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国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十分关注人作为生命的个体的存在问题,其中对死亡的生存论是他最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理论。海德格尔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存在与死亡的主题有着相似的感悟与认识。借用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对《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的形象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所表现的非本真存在与本真存在的生存状态,从而更能清楚地看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如何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如何诠释人类的最本源问题之一——死亡。
作者
杨坤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克拉丽莎·达络维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观
死亡
分类号
I516.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0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伍厚凯.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
郭庆堂,张继元.
海德格尔死亡观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1-106.
被引量:7
4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5
杨大春.沉沦与拯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王家湘译.达洛维夫人.译林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9.13.
共引文献
907
1
陈永军.
孔子和柏拉图体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4):10-11.
被引量:4
2
张丰乾.
训诂哲学初论[J]
.现代哲学,2004(3):80-87.
被引量:1
3
曹瑞涛.
古典共和城邦的道德纬度——论亚里士多德式的共和城邦的特性[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107-111.
被引量:1
4
吕嘉.
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真与真理[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4):10-13.
被引量:1
5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6
詹世友.
论理论性教化[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8.
被引量:1
7
于德东,孙闽君,邱建国.
体育运动是人的自由的表征[J]
.体育与科学,2004,25(4):47-48.
被引量:3
8
王志红.
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J]
.河北学刊,2004,24(4):79-83.
被引量:3
9
侯德芳.
论共产党员的道德人格及其标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389-392.
被引量:1
10
田永胜.
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
.周易研究,2001(1):56-67.
被引量:6
1
韩立华.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对女性意识的诠释[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188-188.
被引量:1
2
郑中玉,王雅林.
工具性和反思性社会工程学:试论社会工程学的知识分工--来自麦克·布洛维的启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2):64-71.
被引量:6
3
秦华.
浅述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的相互影响[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6):63-63.
被引量:1
4
幸福婚姻四部曲[J]
.农家科技(乡村振兴),2014,0(5):80-81.
5
尚玉瑞.
暗藏玄机的存宅[J]
.东南置业,2009(8):9-9.
6
李莹波.
技术哲学与技术美的共同命题——人本主义的科技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0):250-250.
7
彼得·特拉夫尼,靳希平,谷裕.
海德格尔与犹太世界阴谋的神话[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1):61-85.
被引量:4
8
朴昌根.
国外系统理论研究(中)[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2):55-59.
9
高亮华.
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
.哲学研究,2000(12):73-75.
被引量:4
10
王鸿生.
论三类科学的划分及其人文内涵[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26(1):16-21.
被引量:7
文教资料
201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