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由于受茶树品种、环境、加工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乌龙茶香型呈现丰富多变的特点。本文就乌龙茶加工工艺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
张婉婷
张灵枝
王登良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
出处
《广东茶业》
2010年第1期21-27,共7页
Guangdong Tea Industry
关键词
乌龙茶
加工工艺
香气成分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567
同被引文献
29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63
参考文献
39
1
王尔茂,阮志燕,孙颖,苏新国.
轻重做青对凤凰单枞乌龙茶呈香物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09,25(3):23-26.
被引量:28
2
钟秋生,吕海鹏,林智,谭俊峰,郭丽.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8):182-186.
被引量:50
3
郑鹏程,宁井铭,赵常锐,方世辉,夏涛.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1):110-115.
被引量:20
4
李永菊.
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J]
.茶叶科学技术,2006(4):15-16.
被引量:39
5
孙云,金心怡,苏益平,杨伟丽,陈水吉.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09-312.
被引量:25
6
王登良,张灵枝,毛明辉.
不同光照强度晒青对单枞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
.园艺学报,2005,32(4):669-672.
被引量:22
7
陈美霞,陈学森,周杰.
蒸馏-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提取杏果实香气成分的比较[J]
.分析试验室,2005,24(3):65-70.
被引量:21
8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9
侯冬岩,回瑞华,李铁纯,Alberto,朱永强,刘晓媛.
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乌龙茶与鲜茶香气成分的比较[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5(6):53-55.
被引量:24
10
金心怡,陈济斌,王秀萍,吉克温,苏益平.
做青环境调控方式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215-218.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44
1
陈荣冰,游小妹,黄福平,陈常颂.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82-84.
被引量:17
2
何文斌,杨伟丽,张杰,朱先明.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Ⅲ.乌龙茶品质化学因子分析[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2):157-161.
被引量:17
3
刘文英.
微机控制乌龙茶做青环境系统的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89,5(1):22-28.
被引量:12
4
游小青,吴小崇,王华夫,李名君.
茶树杂交后代及其亲本的香气特性及香型评价[J]
.中国茶叶,1993,15(1):26-28.
被引量:11
5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6
萧伟祥,钟瑾.
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福建茶叶,1995,18(1):19-22.
被引量:3
7
邢其毅,金声,林祖铭,王显仑,陈庆之,罗心玲.
荔枝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2):159-165.
被引量:46
8
王华夫.
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J]
.中国茶叶,1989,11(2):16-17.
被引量:42
9
梁晓岚,陈春林.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1996,23(4):22-24.
被引量:10
10
苏新国,蒋跃明,汪晓红,段俊,宓穗卿,王宁生.
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凤凰单枞乌龙茶香气组分[J]
.食品科学,2005,26(11):213-216.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567
1
郭洪伟,田云刚,王建霞,刘一涵,邓静,瞿继团,魏华.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9-28.
被引量:9
2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242-252.
被引量:7
3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4
刘晓霞,郑文佳,郑道芳,申东,赵华富.
贵州青茶工艺试验初报[J]
.贵州茶叶,2010,38(2):38-41.
5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9
6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7
陈荣冰,游小妹,黄福平,陈常颂.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82-84.
被引量:17
8
肖鑫,郭雅玲,林瑜玲.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6):1862-1867.
被引量:3
9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技术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7-38.
被引量:2
10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林智.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S1):583-587.
被引量:91
同被引文献
298
1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林智.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S1):583-587.
被引量:91
2
倪德江,胡建程,方辉遂.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20(S1):31-34.
被引量:12
3
黄福平,梁月荣,陆建良,陈荣冰,Mamati G.E.,孙庆磊.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J]
.茶叶科学,2004,24(3):183-189.
被引量:33
4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5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6
曾晓雄,罗泽民.
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1993,14(5):24-27.
被引量:39
7
张方舟,陈加友.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J]
.中国茶叶,2005,27(1):32-33.
被引量:16
8
叶乃兴,杨如兴,杨广,张方舟,王振康.
冷冻干燥技术在乌龙茶加工中的初步应用[J]
.福建农业科技,2004,35(6):40-40.
被引量:10
9
游小清,王华夫,李名君.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J]
.中国茶叶,1993,15(3):14-15.
被引量:33
10
游小清,王华夫.
茶叶中萜烯醇配糖体的释放作用[J]
.茶叶科学,1994,14(1):70-70.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6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房峰祥,廖欢,余志.
颗粒状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茶业,2010(6):15-17.
被引量:5
3
郑月梅,郑德勇,叶乃兴.
茶叶高温化学的研究讲展[J]
.福建茶叶,2011,33(4):9-12.
被引量:14
4
施梦南,龚淑英.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J]
.茶叶,2012,38(1):19-23.
被引量:60
5
刘伟,金心怡,郝志龙,林宏政,苏水火.
两种不同造型工艺对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2013(1):5-9.
被引量:6
6
陈荣荣,王根女,张献忠,吴燕,符渊淼,陈雄.
糖苷酶在茶叶增香及香气形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14(5):48-52.
被引量:5
7
邓懿珊,朱海燕,关湘智.
花香型玲珑红茶加工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83-85.
被引量:4
8
许雨石,蔡明瑛,倪辉,肖安风,黄高凌.
单宁酶处理对乌龙茶水浸出液抗氧化活性及澄清度的影响研究[J]
.福建茶叶,2015,37(1):7-10.
被引量:2
9
黄世永,杜丽平,李建勋,肖冬光,李长文,徐永全.
HS-SPME-GC-MS分析普洱茶中木香类特征香气成分[J]
.饮料工业,2015,18(5):24-29.
被引量:6
10
朱慧,陈树思,周春娟,曾令达,庄东红.
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茶挥发成分的分析与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3):545-55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63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罗颖琦,王淼.
β-葡萄糖苷酶对箬竹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22(3):359-368.
3
戴前颖,夏涛.
“茶叶审评”课程的标准化建设[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5):109-114.
被引量:1
4
张晓玲,吕乐燕,李天佑,张汝民,侯平.
土种绿茶挥发物成分及其对人体脑波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114-6116.
被引量:4
5
王飞权,冯花,罗盛财,洪永聪,吴玉琼,钟兰馨,张见明.
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5):51-55.
被引量:10
6
邓静,王远兴,陈赟喆,张娟,胡海涛,辛贞,廖俊昭,丁建.
顶空-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靖安白茶香气成分[J]
.食品科学,2013,34(22):115-118.
被引量:9
7
郑月梅,郑德勇,叶乃兴.
烘焙工艺对铁观音茶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6):584-588.
被引量:27
8
Hui-Jing Xu,Ying Wu,Qing Wei,Fei-Long Cui,Jing Zhu,Ling-Yun Zhang.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Jinmudan Oolong Tea[J]
.茶叶,2013,39(4):362-369.
被引量:2
9
夏于芬,王道平,潘卫东,杨小生.
绿茶新鲜叶清明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1):42-46.
被引量:5
10
赖幸菲,黄亚辉,赖榕辉,赵文霞,张敏,吴春兰,赵文芳.
做青和烘焙对单丛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4,35(2):91-95.
被引量:24
1
吴志敏,王国庆,黄彪,苏桂龙,张屹东.
大棚南瓜病害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07(4):117-118.
被引量:2
2
萧月忠.
《曲中求直》创作谈[J]
.中国花卉盆景,2010(9):51-51.
广东茶业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