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强“产业科研基础”的国际经验:R&D联合体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什么是R&D联合体对于从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一直到科研进入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过程,国际上存在着用词不一的多种定义。但是,综合看待有关文献的分析,我们仍可以大体把这个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首先是...
作者
杨扬
机构地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4-111,共8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科学研究
R&D联合体
发展
经济效益
分类号
G305 [文化科学]
F276.4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54
1
王永生.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对日本的考察[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3):31-38.
被引量:11
2
符正平.
论企业知识联盟[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1):19-25.
被引量:36
3
陈昌曙,陈凡.
关于技术社会化过程的分析——兼论我国技术社会化的若干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9(10):37-42.
被引量:8
4
柳卸林.
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10(4):67-76.
被引量:16
5
施培公.
跨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发展与对策[J]
.国际经济合作,1994(11):10-13.
被引量:3
6
钟柯远.
完善国家创新价值链[J]
.决策咨询通讯,2005,16(4):1-2.
被引量:9
7
严中华.
关于我国R&D机构企业内化问题的探讨[J]
.科研管理,1995,16(5):37-43.
被引量:3
8
陈坚.
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融合——美国硅谷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
.国际商务研究,2006,27(3):36-40.
被引量:12
9
李世超,苏竣.
大学变革的趋势——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J]
.科学学研究,2006,24(4):552-558.
被引量:95
10
颜士刚,李艺.
论有关技术价值问题的两个过程: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4(1):82-8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
1
马硕.
企业战略联盟中R&D活动的成因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8X):90-91.
被引量:1
2
陈劲,郑育艺,邱嘉铭,余芳珍.
企业科学能力概念的讨论与界定[J]
.科学学研究,2007,25(A02):210-214.
被引量:6
3
王耀德.
论技术的社会化及其与生产社会化的关系[J]
.理论学刊,2011(2):78-82.
被引量:2
4
徐建龙.
对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研究开发机构的思考[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5):44-48.
5
李亦亮.
企业研究与开发薄弱探因[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2):19-22.
6
曾国屏,林菲.
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
.科学学研究,2014,32(2):242-249.
被引量:63
7
魏然.
企业集团跨国R&D战略联盟的成因、途径及对策[J]
.中国软科学,2000(9):84-87.
被引量:4
8
肖条军,盛昭瀚,陶向京.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与对策[J]
.科研管理,2000,21(3):11-17.
被引量:28
9
王耀德.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与竞争前R&D活动[J]
.科学.经济.社会,2000,18(4):28-30.
10
吴广谋,盛昭翰.
企业研发体制的演化与研发的综合协调模式[J]
.科研管理,2000,21(6):49-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9
1
李磊,王焕祥.
创新的政治经济学——一个关于“创新反扑”的研究综述[J]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0(2):82-96.
被引量:2
2
张玉磊,张光宇,马文聪,黄水芳.
什么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更具有高创新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22,40(4):758-768.
被引量:28
3
肖条军,盛昭瀚.
R&D中心与企业集团的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430-434.
被引量:4
4
杨茜.
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社科纵横,2005,20(2):70-71.
被引量:6
5
刘国新,刘升福.
论R&D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动因[J]
.中外科技信息,2001(11):60-62.
被引量:3
6
彭灿.
基于国际战略联盟的模仿创新:我国优秀企业实现创新模式进化的一条捷径[J]
.科研管理,2005,26(2):23-28.
被引量:15
7
易余胤,肖条军,盛昭瀚.
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2005,8(4):80-87.
被引量:106
8
李敦瑞,唐智鑫,王代敬.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约束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5,7(6):95-97.
被引量:3
9
姚庆辉,庞刚.
十运会IBC赛事资料共享系统技术方案[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12(11):15-17.
10
裴敏春.
经营环境对茶叶品牌发展战略影响的一般分析[J]
.蚕桑茶叶通讯,2005(4):38-39.
被引量:4
1
Smil.,RW,王益苓.
加速R&D联合体的技术转移[J]
.科学学译丛,1991(2):53-58.
2
王佳基.
R&D管理的若干趋向[J]
.科学与管理,1999,19(1):39-40.
被引量:2
3
李亦亮.
企业研究与开发薄弱探因[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9(2):19-22.
4
周顺杰,陈娟.
奥地利实施开放创新的思路及进程[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31(8):12-15.
5
王志田.
山东人才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3):14-17.
被引量:1
6
里赫.,R,徐耀宗.
捷克斯洛伐克科研基础的国际比较研究[J]
.科学学译丛,1989(3):39-42.
7
数字[J]
.中国人才,2011(8):52-52.
8
吴秀波.
日本、韩国激励合作R&D的政策绩效比较及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2005(5):140-144.
被引量:4
9
姜岩.
美国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2):78-78.
被引量:1
10
吕萍萍,李永实.
浅析开发区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以漳州市区为例[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3):103-106.
被引量:2
管理世界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