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和解问题研究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刑事和解是中国式的用语,在西方则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
作者
杨鹏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
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0-63,共4页
People's Judicature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国家专门机关
从轻处罚
加害人
协商合作
刑事诉讼
刑事责任
被害人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44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宋英辉,许身健.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
.现代法学,2004,26(3):32-37.
被引量:160
2
陈光中,葛琳.
刑事和解初探[J]
.中国法学,2006(5):3-14.
被引量:453
3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6
4
甄贞,陈静.
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J]
.法学杂志,2006,27(4):13-15.
被引量:50
5
赵刚.“刑事和解制度的制度隐优、实践困惑及解决路径”,2008年12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合办.《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论文集,第210页.
二级参考文献
85
1
陈玉范,屈广臣.
“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J]
.当代法学,1995,9(1):24-25.
被引量:13
2
国家森.
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之探讨[J]
.法学论坛,2004,19(6):98-110.
被引量:17
3
左卫民,朱桐辉.
谁为主体 如何正义——对司法之主体性理念的论证[J]
.法学,2002(7):11-21.
被引量:40
4
周成泓.
司法主体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为中心[J]
.甘肃社会科学,2005(3):60-63.
被引量:1
5
丹尼尔·W·凡奈思 ,王莉 ,温景雄 .
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4):130-136.
被引量:133
6
.《论语·颜渊》[M].,..
7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9页.
8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
9
[德]黑格尔 贺辟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9-100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
944
1
周峨春,郭子麟.
刑事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微罪体系的构建[J]
.行政与法,2023(5):108-118.
被引量:4
2
李灿.
污染环境犯罪惩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J]
.刑事法评论,2021(1):603-636.
被引量:2
3
窦云鸽.
检察机关对部分事实不予认定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
.天津法学,2021,37(3):73-79.
4
陈坤.
法理之学理分析与体系建构[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5):93-108.
5
熊亚文.
功能主义刑法的消极面向及其体系展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2):125-143.
被引量:5
6
罗贵月.
被害人谅解有效性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基于认罪认罚裁判样本和访谈的实证研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6):56-67.
7
聂友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3):180-197.
被引量:8
8
张梽功.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刑事和解制度的调适[J]
.中国监狱学刊,2023,38(1):37-42.
被引量:1
9
彭昕.
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实践困境与调适方向[J]
.民间法,2021(1):76-92.
10
刘金松.
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中间状态”:听取意见式司法的兴起[J]
.河北法学,2024,42(8):176-20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4
1
曹宏,胡璇.
刑事调解之思考[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67-71.
被引量:11
2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6
3
[6]黄汉勇.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与完善[N].检察日报,2007-12-25(3).
4
李明耀,林春鸿.恢复性司法:让社会更和谐[N].检察日报,2006-04-03(002).
5
[奥]凯尔森 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6
[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375.
7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8
谢剑民,李芸.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完善探析[N].广西法治日报.2012-10-23.
9
刘少军.刑事诉讼中的合意与对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55.
10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50.
引证文献
6
1
樊华中.
刑事和解司法适用的四大矛盾[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3):25-27.
被引量:1
2
张瑜.
刑事和解的扩大适用[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10):45-50.
被引量:2
3
季晶晶.
浅谈实践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经济,2013,22(22):121-122.
被引量:1
4
刘慧敏.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现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3):121-122.
5
温云云,王夏.
刑事和解正常运行之诉讼机理及制度补充[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1):27-29.
6
苏靖雯.
浅谈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4X):218-218.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史桢桢.
当和解制度走进中国刑事诉讼法[J]
.大观周刊,2012(43):79-79.
2
程诗棋.
深化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合作的对策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5):155-157.
3
豆丽丽.
轻伤害案件中的刑事和解问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11Z):238-238.
4
谢天.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及适用--以新修刑事诉讼法为视角[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0(2):21-22.
被引量:1
1
雷群安,王粤.
刑事和解案件中的检察监督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0):32-35.
2
吴聿名,李九婵.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机理探究[J]
.中国检察官,2013(19):52-53.
3
张刘玉,于雪飞.
浅谈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结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Z):95-96.
被引量:2
4
孙玲.
试析刑事和解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J]
.管理观察,2017(5):92-94.
5
朱强.
刑事和解制度能否适用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28(4):12-17.
6
魏玉彬.
刑事和解的的价值与困境权衡[J]
.太原大学学报,2008,9(3):28-29.
被引量:3
7
徐美君.
德国辩诉交易的实践与启示[J]
.法学家,2009(2):114-123.
被引量:21
8
许勇.
刑事和解的实体法思考[J]
.唯实,2009(10):79-82.
9
金若逸.
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
.法制与经济,2011,20(10):62-62.
10
郑路.
试析刑事和解制度[J]
.考试周刊,2009(17):225-226.
人民司法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