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版史料》
2010年第2期65-66,共2页
Publication Archives
同被引文献7
-
1锡金.鲁迅和东北作家[J].社会科学战线,1981(3):319-326. 被引量:2
-
2张惠.胡适翻译小说底本及与其《红楼梦》研究之关系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8):162-178. 被引量:4
-
3李宗刚.胡适早期翻译小说《决斗》的文化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4):23-33. 被引量:6
-
4乔澄澈.清末民初外国短篇小说中译研究——以鲁迅、胡适与周瘦鹃为中心的考察[J].外语学刊,2016(4):134-138. 被引量:3
-
5林长山.《最后一课》在百年教科书中的呈现形态[J].语文建设,2017(1):61-64. 被引量:1
-
6孔庆荣,秦洪武.论叙事干预与译者主体性——以《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为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3):71-77. 被引量:2
-
7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23(6):25-28. 被引量:251
-
1杨杰.《最后一课》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吗?[J].学生之友(最作文),2010(5):66-66.
-
2崔才贵.仔细品读句子[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2,0(29):42-43.
-
3张大文.《最后一课》写铁匠华希特是闲笔吗[J].语文世界(上旬刊),1997(6):8-8.
-
4周长城.给《最后一课》拟个副标题[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5(11):36-36. 被引量:1
-
5吴澧.都德的爱国牛皮课[J].读写月报(新教育),2010(10):73-74.
-
6邓超.从阿尔萨斯的历史和语言问题看《最后一课》的缺陷[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0(10):45-46. 被引量:1
-
7吴应海.背后的故事:《最后一课》[J].初中全科导学,2010(9):18-19.
-
8汪闻.陶醉在小弗郎士的阿尔萨斯[J].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3(9):73-75.
-
9张港.《最后一课》一条注释的四处失当[J].现代语文(高中版),2002(2):30-30.
-
10崔干行.阅读教学的思路:“开放”与“保守”[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06(6):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