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不同特点及借鉴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礼仪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阶级社会中,各国的礼仪教育都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因此,东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便存在明显的差异。
作者
王贺兰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礼仪教育
西方国家
借鉴
人类文明
阶级社会
阶级性
民族性
时代性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王华.
东西方礼仪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11):104-106.
被引量:2
2
蒋璟萍.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144-148.
被引量:11
3
秦俊峰.
德国:礼仪课帮学生改恶习[J]
.小读者,2006(2):44-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赵汀阳.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70-79.
被引量:88
2
蒋璟萍.
我国礼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3):111-115.
被引量:18
3
季绍斌.
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差异[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1):90-91.
被引量:4
4
[1]顾明远,等.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
[英]马林诺夫斯基 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6
顾明远.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7
林岩.
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72-75.
被引量:12
8
牟艳杰.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2):135-13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0
1
董红亚.
礼、礼仪及对生活德育实践的启示[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94-99.
被引量:2
2
魏楠.
中西方礼仪差异(英文)[J]
.科技信息,2011(5):215-215.
3
林瑶.
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借鉴[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1):115-118.
4
皮慧敏.
《护理礼仪》课程中仁礼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29(2):76-79.
被引量:1
5
刘娅凤.
强化地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障碍因素探析[J]
.学理论,2012(24):170-171.
被引量:2
6
李艺.
中小学校服推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探讨[J]
.企业导报,2014(21):150-151.
7
李建华.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探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0(5):81-82.
被引量:1
8
林丹彤,刘迪中.
“社交礼仪”四维立体教学创新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29-230.
被引量:2
9
费杉杉,武君怡.
浅析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思想的中西方差异[J]
.传播力研究,2020,4(10):20-21.
10
林杨.
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
.青年文学家,2013,0(5X):176-17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0
1
马红.
基于仪式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
.成功,2009(11):145-146.
被引量:9
2
蒋璟萍.
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的设想[J]
.中国高教研究,2006(4):88-89.
被引量:25
3
李当岐.
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J]
.装饰,2005(10):22-25.
被引量:26
4
董红亚.
礼、礼仪及对生活德育实践的启示[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94-99.
被引量:2
5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传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5-97.
6
陈海军.初中生的礼仪现状及其教育管理[J]科学教育前沿,2011(04).
7
梅鲜.仪武教育在高胶德胃过程中的有效路径浅析.思想理论教育[J],2009(9):166-169.
8
王文东.
《礼记》中的生产礼仪及其意义解读[J]
.孔子研究,2008(1):41-50.
被引量:3
9
任丽.
礼仪教育,从小抓起[J]
.中国教师,2008(20):8-9.
被引量:2
10
杨言省,王荣,李星.
浅谈和服形色变迁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J]
.消费导刊,2007,0(3):157-15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王庆惠,马学泰.
浅析传统服饰文化影响下的服饰礼仪[J]
.山东纺织经济,2011,28(12):81-83.
被引量:4
2
李红.
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大观周刊,2012(35):30-30.
被引量:1
3
邵寅强,徐振.
浅析高校仪式教育的德育属性[J]
.青年时代,2015,0(4):110-111.
4
陆晓波.
中西方人际关系模式视角下的大学礼仪教育路径探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16(4):269-272.
被引量:5
5
韩亚丽,史爱红.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性[J]
.经营管理者,2012(09X):260-26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柯江林,郑浩文,张凯,李卓遥.
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学校文化:比较与借鉴[J]
.现代教育管理,2021(10):36-46.
被引量:3
2
余霞.
中原文化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研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0,49(12):71-73.
被引量:1
3
麦卉.
基于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元素构建与传承研究[J]
.美术大观,2017(8):92-93.
被引量:1
4
朱贺,刘爱书.
能力权变自尊量表和关系权变自尊量表测评大学生人群的效度和信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9):778-784.
被引量:13
5
陈妍熙,甘恬,张春慧,朱庆华,陈静,张秋实.
郑州市某高校大学生礼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06-108.
6
杨晨,李铭媛,马昱博.
高校礼仪性服装设计研究与应用[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4):5-6.
7
单宇,白芸,廖锐.
多声知识场域中作者身份构建比较[J]
.当代外语研究,2024(1):102-112.
8
郑新,柴瑾,王燕.
中国古代熨斗起源与变迁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37(3):3-10.
9
刘畅文.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探析[J]
.艺术科技,2018,31(5):271-272.
10
赵艳,徐亚云.
东亚国家礼仪教育对我国礼仪教育的启示[J]
.中华辞赋,2018(10):4-4.
1
张立新,夏惠贤.
当代东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及其价值取向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47-53.
被引量:1
2
刘瑞珍.
有关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思考[J]
.文学教育,2013(23):91-91.
3
石妍.
对师德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20(5):43-44.
被引量:1
4
胡东芳.
再谈对话教育:东西方教育杂谈之十一[J]
.福建教育,2000(10):11-12.
被引量:2
5
万佳欢.
西藏的距离没有想象的远[J]
.中国新闻周刊,2009(30):72-74.
6
林瑶.
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借鉴[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1):115-118.
7
张觉民.
谈《北京教育丛书》的三个特点[J]
.教育科学研究,1993(3):47-49.
8
刘震祺,王椰.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5):45-46.
被引量:5
9
赵明仁,王倩.
东方和西方国家教师建构主义教学观念与实践比较研究:基于“教与学国际调查”数据的分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15,42(9):71-78.
被引量:9
10
王永慧.
释放师爱 使之成为师生的共同财富[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23-23.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