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
贺飞
秦小龙
机构地区
陕西省宝鸡市种子管理站
旬邑县种子管理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175-175,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褐斑病
发生特点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35.131.4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毛胜利.
玉米褐斑病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J]
.种业导刊,2008(8):29-29.
被引量:5
2
赵艳芬,张爱玲.
玉米褐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
.种业导刊,2008(9):31-32.
被引量:5
3
冯艳梅.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9):84-84.
被引量:2
4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玉米褐斑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1):61-6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韩景红.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07(11):17-17.
被引量:6
2
金晓华,何其明,徐泽海,张永安.
玉米褐斑病在京郊夏玉米上发生及危害[J]
.植物保护,1994,20(6):46-47.
被引量:9
3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5,31(5):63-65.
被引量:99
4
沈光斌.
玉米褐斑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191-191.
被引量:10
5
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玉米褐斑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11):61-62.
被引量:21
6
马连运.
郑单958玉米2006年减产原因及对策[J]
.河北农业科技,2006(12):5-5.
被引量:1
7
Donald G White. Compendium of Corn Diseases (3^rd)[M]. APS Press, 1999.
8
魏党振,李瑞冰,于俊玲.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1(6):30-31.
被引量:2
9
毛朝军.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预防[J]
.河南农业,2002(7):18-18.
被引量:9
10
李石初.
玉米褐斑病调查研究初报[J]
.作物杂志,2003(2):45-46.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4
1
李俊虎,姜兴印,王燕,戈大庆,聂乐兴,吴淑华.
戊唑醇不同处理方式对夏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J]
.农药,2010,49(7):533-535.
被引量:8
2
魏昕,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玉米科学,2010,18(2):136-141.
被引量:12
3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河南省玉米病害的发生特点和主推品种的田间抗性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2):117-120.
被引量:6
4
冯艳梅.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9):84-84.
被引量:2
5
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J]
.玉米科学,2008,16(6):132-135.
被引量:4
6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河南玉米叶斑病发生的区域特征[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2):196-201.
被引量:4
7
吴淑华,刘红,姜兴印,聂乐兴,李俊虎,王燕.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2):169-174.
被引量:5
8
张海剑,侯廷荣,吴明泉,石洁,张老章.
玉米褐斑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29-31.
被引量:5
9
郭凤银,朱忠选,刘先竹,司晓军.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10(9):48-49.
被引量:15
10
段晓红,马钟玉.
玉米病害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10(10):33-3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4
1
何艳霞,袁文先,韩旭东,张东勤.
夏玉米高产栽培十大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23-24.
被引量:27
2
王少杰,李琳,王锋,相里江酬.
玉米花粒棒、多穗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
.种业导刊,2009(4):29-29.
被引量:7
3
袁文先,韩旭东,张东勤,何艳霞,张宁.
夏玉米高产栽培存在问题及对策[J]
.种业导刊,2009(5):12-13.
被引量:23
4
王少杰,高会杰,李琳,宁国安,王峰.
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
.种业导刊,2009(5):37-37.
被引量:12
5
万炳民.
玉米新品种浚单98-3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9(7):19-19.
被引量:3
6
张学红,窦士树,郭玉霞,张玉红.
杂交玉米制种田间检验方法[J]
.种业导刊,2009(7):26-26.
被引量:4
7
杨建平,杨芳.
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种业导刊,2009(7):34-34.
被引量:10
8
万炳民.
夏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
.种业导刊,2009(8):34-34.
被引量:20
9
黄超.
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00-100.
被引量:5
10
安旭华.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62-63.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陈岩,胡久义,李楠,张新建,张红亚.
夏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J]
.种业导刊,2010(8):30-31.
被引量:12
2
邢建安,解兴,李艳霞,尹合波.
2010年冠县玉米褐斑病的重发原因与综合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88-18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李丙昭.
河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1(5):16-17.
被引量:46
2
许平先,王兆成.
夏玉米果穗秃顶和稀粒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农技服务,2011,28(5):637-638.
3
杨军庆.
夏玉米增产关键技术[J]
.种业导刊,2011(7):20-21.
被引量:4
4
邓昌林.
杂交玉米制种空秆和秃顶与缺粒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95-95.
被引量:3
5
陶俊录,韩立艳,任平,徐兴兵.
玉米果穗秃尖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91-91.
被引量:2
6
李勤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1(9):22-22.
被引量:5
7
徐林.
夏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种业导刊,2012(2):21-22.
被引量:5
8
王凤云.
新乡市夏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68-68.
被引量:1
9
马毅,张学舜,洪德峰,牛海莲.
玉米空秆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J]
.种业导刊,2012(8):10-11.
被引量:2
10
骆振.
山区玉米施肥现状及高产高效施肥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2013(2):167-169.
1
冯艳梅.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9):84-84.
被引量:2
2
刘宗泉,刘金玲,王广龙,王新磊,仇保华.
丰县夏玉米褐斑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4):66-68.
3
吴建敏.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8,25(8).
4
毛朝军.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预防[J]
.河南农业,2002(7):18-18.
被引量:9
5
赵昌平.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药剂筛选[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8(3):282-282.
6
吴建敏.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村百事通,2009(10):33-33.
7
戚建嘉.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病因素与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3(7):173-173.
8
刘伟国.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7):110-110.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